l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docxVIP

l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l期 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欧阳志远 ----------------------------------------------------------------------------------------- ?[摘要] ?要取得对地震规律的正确认识,必须由小科学走向大科学。地震预测的基本特点是:对象复杂、进路多元、处理集成、结果随机;基本方法是:广泛搜集天、地、史的相关信息开展综合研究,改“求常”思维为“求异”思维。在实践层面必须突破工程化的科研模式,向“群测群防”的方针复归,积极有序地组织预测的社会参与,增加预测的透明度,改精确性预报为概率性预报,逐步降低社会高层和基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对预报的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 ?地震;预测;预报;认识论;方法论 [作者简介] ?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l0087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社会在抢险救灾中表现卓著,但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也暴露出了严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这就是地震规律到底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和如何预报的问题。这些问题过去在专业领域就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由于汶川地震的发生又把它们进一步推到社会层面,并引起了许多思想混乱。现在看来,如不从哲学上进行探讨,这些问题是很难得到正确答案的。本文拟就此做一尝试。 ?一、关于地震预测的三种意见 ?关于地震是否能预测的问题,科学界一直存在着可预测论和不可预测论两大派的论争。在基础自然科学中,过去公认有三大难以把握的前沿问题:基本粒子、天体起源、生命本质,实际上,地壳运动和与之相关的地震预报也是一个毫不亚于以上三大问题的前沿问题。由于震源情况无法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借助各种手段间接探测,对其规律的探索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所以在探索过程中应当允许各种思想露头并展开交锋。 ?目前地震学界的主流意见是: ?——地震前兆信息大多来自地表,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相互混杂;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特点迥异,寻找普遍规律困难; ?——大陆同一地区的强震重复发生周期往往很长,可借鉴案例受限。 ?1997年3月,盖勒(Geller,R.J.)等三位美国地震学者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心思想是“地震无法预测”,其主要观点如下: (1) 总结的前兆都不可靠。截至目前各国报道的地震前兆现象基本上是回顾性的,缺乏严格的论证,没有证明它们是前兆,而是与地震无关的环境因素。研究者常把信噪比很低的数据当做信号来进行分析,用对事先取定了参数的假设的统计检验方法来评估,通过事后调整参数的方法得到研究结果,在对结果的处理中根本不考虑其他的假设。(2) 现行的经验预报方法不可行。1978年日本气象厅根据伊豆半岛附近发生的微震活动,预报90分钟后发生的7.0级地震。然而,实际上它并没有指出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所以预报不能算是成功。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预报,在太平洋沿岸距东京l50千米的东海地区,近期有8级地震的可能,结果强震却在其他未预报地区接连发生,这种误导加剧了1995年阪神地震中的损失和伤亡。 ?(3) 物理实质决定了准确预报不可能。由于地震过程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非线性依赖性,即使对地震的物理机制有了完善的认识,对地震也可能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报。由于地壳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所以破裂过程是不稳定的。地震大小取决于破裂开始后的多种因素,只有在地震开始后才能被确定,不是地震越大,孕育区就越大,事先预测不现实。 ?所以他们断言:以对地震的物理机制并不完善的认识为基础来预报地震是一个诱人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人们从未达到过。 ?1999年2月25日至4月8日,《Nature》杂志在互联网上组织了对地震预测的讨论,最后主持者的总结意见是:对单个地震进行准确性预测并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撤离计划,是不现实的目标。 ?另一种观点与之相反,持此观点者列举出了许多与以上论断相悖的事实。 ?1966年3月8日中国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三八节那天地震后,有些科学家说,地震预报世界上没有解决。李四光独排众议,认为世界上未解决,我们为什么不能解决。”根据周恩来多次关于预防为主讲话的基本精神,1972年正式形成“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受这个思想指引,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很快就出现了突破。 ?1974年12月至l975年2月初,辽宁南部地区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网发现大量异常,l975年2月3日晚,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提交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