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工电子ch4分立元件放大电路解析
* * (2) 输入电阻ri 和输出电阻r0 rbe RC RL RE + _ + _ 无旁路电容CE 有旁路电容CE Au减小 ri 提高 ro不变 分压式偏置电路 返回 例1: . 在图示放大电路中,已知UCC=12V, RC= 6kΩ, RE1= 300Ω, RE2= 2.7KΩ, RB1= 60kΩ, RB2= 20kΩ RL= 6kΩ ,晶体管β=50, UBE=0.6V, 试求: (1) 静态工作点IB、IC及UCE; (2) 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 输入电阻ri、r0及Au。 RB1 +UCC RC C1 C2 RB2 CE RE2 RL ui uo RE1 + + ? ? 返回 后一页 【解】 RB1 +UCC RC RB2 RE2 RE1 直流通路如图所示。 返回 后一页 前一页 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rbe RC RL RE1 + + ? ? 第四节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后一页 前一页 RB +UCC RC C1 C2 RE RL ui uo + + – – + + 返回 又称为射极输出器 RB +UCC RC RE 直流通路 一、 静态分析 后一页 前一页 RB +UCC RC C1 C2 RE RL ui uo + + – – + + 二、 动态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 且输入 输出同相,输出 电压跟随输入电 压,故称电压跟 随器。 rbe RE RL + + – –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2. 输入电阻 后一页 前一页 rbe RE RL + + – – 返回 3. 输出电阻 断开负载电阻,用加压求流法求输出电阻。 置0 后一页 前一页 ? + Rs rbe RE RL + ? ro 返回 一般 所以 后一页 前一页 Rs rbe RE + _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小,带负载能力强。 返回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 1. 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约等于1 2. 输入电阻高 3. 输出电阻低 4..输出与输入同相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讨论 1.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放大电路的第一级,可以提高输入电阻,减轻信号源负担。 2.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放大电路的末级,可以降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 3. 将射极输出器放在放大电路的两级之间,可以起到阻抗匹配作用。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电压放大级 耦合方式: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两级放 大电路之间、放大器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用的耦合方式:直接耦合;阻容耦合。 功放级 后一页 前一页 第二级 推动级 输入级 输出级 输入 输出 第五节 多级放大电路 一、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第一级 第二级 负载 两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C2与下级输入电阻连接 +UCC RS RB1 C2 C3 RL RE2 C1 RC2 VT1 RE1 CE2 VT2 RB2 RC1 CE1 + + + + + + + + – – – – +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1. 静态分析: 由于电容有隔直作用,所以每级放大电路 的直流通路互不相通,每级的静态工作点互 相独立,互不影响,可以各级单独计算。 两级放大电路均为共发射极分压式偏置电路。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UCC RS RB1 C2 C3 RL RE2 C1 RC2 RE1 CE2 VT2 RB2 RC1 CE1 + + + + + VT1 + + + + – – – – 2. 动态分析: 微变等效电路 第一级 第二级 后一页 前一页 rbe2 RC2 RL rbe1 RB2 RC1 RB1 RS – – – + + + 返回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rbe2 RC2 RL rbe1 RB2 RC1 RB1 RS – – – + + + 二、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12V uo RC2 T2 ui RC1 R1 T1 R2 + + – – 后一页 前一页 返回 1、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2、 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指输入信号电压为零时,输出电 压发生缓慢变化的现象。 uo t 0 产生的原因:晶体管参数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 波动、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 前一页 后一页 返回 危害: 直接影响对输入信号测量的准确程度和 分辨能力。 严重时,可能淹没有效信号电压,无法分 辨是有效信号电压还是漂移电压。 前一页 后一页 一般用输出漂移电压折合到输入端的等效漂移电压作为衡量零点漂移的指标。 输入端等效 漂移电压 输出端 漂移电压 电压 放大倍数 返回 作业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