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中国传统文化csl.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中国传统文化csl

1.文化的分类、构成、特征与功能 2.任选中国历史上哲学四大家之一,论述其基本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民族精神 3.以我国传统的某一宗教为例,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宗教的理解和认识 4.论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美德 5.论述中国古代的婚葬习俗,你觉得哪些值得保留和传承的 6.举例说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并以某一地区为例,说明现代饮食文化的利与弊 7.举例说明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谈谈文学艺术的意义和作用 8.论述你认为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并谈谈其影响 9.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谈谈这种制度的弊端 10.比较中西方文化精神有哪些不同,各有哪些利弊 第四节 中国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构了十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从内在的情感信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提出了比较完备的德目。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要培养我们的传统美德,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古今一以贯制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包括: 1、仁爱孝悌: 2、谦和好礼: 3、诚信知报: 4、精忠爱国: 5、克己奉公: 6、修己慎独: 7、见利思义: 8、勤俭廉正: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丧礼指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的种种礼节 1、以为主以熟食为主聚食制饮食方式。粮食作物有麦、稻、稷、黍、粟、菽等五谷;家禽家畜有猪、马、牛、羊、犬、鸡。唐宋饮食文化的明清饮食文化高峰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饮品主要有汤、酒、茶。 四、古代炊食具 新石器时代的炊食具基本是陶器有灶、鼎、鬲、甗、鬶、甑、釜、斝;食具有盆、盘、钵、罐、瓮、壶、瓶。的炊具是灶为核心的复合烹饪器。由隋唐到明清,食具中的瓷器、金银器漆木器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因此,这一时期的炊食具也就成了不同审美情趣和社会心态的表现手段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在唐宋时期得到最终确立以铁器为炊具以瓷器为食具已明清。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谈谈文学艺术的意义和作用 到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两大类:志怪和志人。前者主要写神仙鬼怪的,代表作是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后者主要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其代表作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又被称为轶事小说。 到宋朝,小说称为“话本”,因为现在所知的宋代通俗小说通常是当时“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话本小说的形式,一般以诗词起,以诗词终,中间叙述故事情节。 明代“四大奇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清代两大著名的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罗、施、吴、曹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这五部小说集的主导倾向是冲击和反抗传统陈腐观念,表现晚明社会的市民意识。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 纸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文字发明之后我国古代用作书(刻、铸)写文字的材料很多,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绢帛、竹木等等。竹木简等太笨重,不易携带,绢帛虽轻便,但太昂贵。文化发展和传播,要求更轻便更廉价的书写材料。西汉时期在普遍使用竹、木简的同时已有了纸的创造。先是丝絮制成的纸,后来制造了植物纤维纸。西安灞桥汉墓、新疆罗布泊和居延的汉代烽燧遗址,都发现麻类纤维制成的纸。东汉和帝时,尚方令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采用树皮、麻头、旧布和破鱼网等为原料,经过浸泡、切碎、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干、压平等工序(如图),造出了质量更好的植物纤维纸,非常便于书写,时称“蔡侯纸”。唐朝时期使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往欧洲,结束了欧洲传统使用羊皮书写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科举就是分科举人、分科选拔人才之义。隋开皇七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大业三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以考试策问取仕。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代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隋代开创的科举制。科举分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设立的科目不下几十种,常见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史科等。“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的科目,也叫“特科”。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另一种是不在学校的读书人,这些人称为“乡贡”。考试地点起初在京城长安,中唐以后有时也分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