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中国法制史各章重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中国法制史各章重点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六礼:“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亲 迎。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问名,是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是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纳征,又称纳币,是男家送聘礼到女家;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六礼”完毕,婚姻成立。这种婚姻实际上是包办买卖婚姻。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中国古代的聘娶婚源于此。西周的契约关系:(1)买卖契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2)借贷契约。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3)租赁契约。西周金文中已经出现了契约关系。西周晚期的鬲攸从鼎铭文就记载了一起土地租赁纠纷。该案约发生于公元前9世纪,鬲从向周王控告攸卫牧违约不付田租,经审理,攸卫牧败诉,并立誓:如再不付田租,就处以流放刑。这说明西周晚期已经存在土地租赁关系,出现了租赁契约你,并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春秋末期的“铸刑鼎”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成文法的产生):一(一)郑国、晋国“铸刑鼎”公布法律1.公元前536年,郑国的 “铸刑鼎”事件。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2.公元前503年,郑国执政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和荀寅将该国法律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遭到孔子反对。 (二)“铸刑鼎“公布法律所此起的争论:子产“铸刑鼎”遭到晋国大夫叔向的抨击;孔子也反对晋赵鞅、荀寅 (三)“铸刑鼎“事件产生近社会条件:1、郑晋两国特殊历史背景,在向封建制过渡道路上比其他诸候国先行一步。2、春秋时期,私学大兴,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而郑晋两国又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积淀带,具有良好的文化传统。 二、春秋时期“铸刑鼎“公布法律的历史意义:1. 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宣告“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奴隶制法律形态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拉开了成文法运动的序幕。之后各诸候国纷纷公布法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成文法运动。3.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为后世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秦汉以后封建法制的滥觞。 《法经》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一)《法经》的体例与主要内容:公元前5世纪,魏文候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李悝制定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法典,即《法经》。共六篇:《盗法》:有关公、私财产受侵犯的法律 《贼法》: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 《囚法》:审判、断狱 《捕法》:追捕罪犯 《杂法》:有关轻狡、越城、博戏、淫佚等的法律《具法》: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相当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二)意义:1.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 。2.有利于司法的统一,便于司法官准确地适用法律和定罪量刑。3.有利于立法的系统化,使立法活动在兼顾历史沿革和横向联系的科学环境中运行。4.将实体法和程序法大致区分开来,有利于指导法律实践活动5.有利于法律文献的整理、解释和研究。 秦朝的法律制度 司法机关:1、“廷尉”是秦帝国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廷尉的主要任务:一是负责审理由皇帝下令审理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疑难案件。2、皇帝具有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始皇“昼断狱,夜理书”。3、在地方上,司法审判由郡守、县令或县长兼理,行政权与司法权合一。郡的专职司法官叫“决曹掾”, 一般的案件郡县自决,重大疑难移廷尉。此外还有三老、啬夫、游徼。 主要诉讼制度:1.秦代的诉讼形式已有明确的划分,一是官吏代表官府对罪犯提起诉讼,相当于今天的公诉;一是当事人直接对罪犯起诉,相当于今天的自诉。秦律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杀伤人、偷窃财物之类行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对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2.县一级的司法机关在受理案件后,往往派人到案发地调查或勘验,然后写出调查或勘验笔录叫做“爰书”。若有必要还进行“封守”,即查封罪犯的财产,看守其家属。3、在审讯过程完结之后,作出判决,并宣读判决书称为“读鞫”。审判之后,受审者若认罪服法,则按判决执行;若其喊冤,可提出再审的请求称为“乞鞫”。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两汉主要的法律形式有律、令、科、比等。(1)律。商鞅改法为律后,刑律一直为秦汉时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律是常规法典,具有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