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生数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探究.doc

小学生数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数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探究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探究”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小学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探究 福建省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 许玉萍 【摘要】小学数学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存在学生技能掌握不佳的情况。文章就数学技能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技能培养的四个阶段:“泛化基本技能、脚手架的使用、思维定势、训练的质”,探讨数学技能培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体现。 【关键词】数学技能;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103-02 小学数学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基本技能的流畅性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是必需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学生技能掌握不佳的情况。在数学技能培养过程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理清楚,如基本技能泛化现象、脚手架使用不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训练的“质”的问题等。本文从技能培养的认知定向、具体化模仿、言语化模仿和内化这四个阶段入手,深入思考以上四个问题,以期引起大家对技能培养的关注和讨论。 一、在认知定向阶段,泛化基本技能如何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乏许多泛化基本技能的教学例子。如四年级上册有一道解决问题: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这是一道需要缜密思考的解决问题。可有的老师把“16÷(3+1)=4元”这种简便解法当作基本技能来训练。其实用“单价÷(买的数量+送的数量)”只适合此题这种情形,并不是通性通法。当老师把这种题目当作基本技能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不见了,它解题需要的只是记忆。当题目变成“买几送二”或“买几送三”的情况,学生往往也像套公式一样做题,更可悲的是做错了还不自知。类似例子比比皆是,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学习成本, 甚至导致机械性学习。为什么教师会泛化基本技能? 首先,教师没有明确什么是基本的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技能包括:数值运算技能、符号操作技能、图形处理技能、数据分析技能、推理论证技能和数学交流技能。它是通过数学练习而在个体上固定下来的自动化活动方式,而不是像类似问题解决和逻辑思考。 其次,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并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过分追求考试成绩, 并将其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和考核目标 ,这就很可能导致一些教师将基本技能泛化。 最后,在追求实效高效的大环境下,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忽略对问题初始状态的分析、解决问题策略分析以及学生个体差异间的分析,把学生当作解题机器,训练多了,学生形成条件反射,看到题目就会做,根本无需思考,真正做到了所谓的“高效”。 综上所述,在技能形成的认知定向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定向,学生清楚自己要掌握的技能是什么,避免将基本技能泛化。然后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并记住与活动任务有关的知识,明确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头脑里形成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表象。这样才能初步建立自我调节机制,为后面顺利进行认知活动提供内部控制条件。 二、在具体化模仿阶段,“脚手架”如何搭建 在技能培养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的“脚手架”,不但能降低任务的难度,还能在没有完成低层次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事高层次的任务,在小学阶段最基本的搭建“脚手架”的方法是具体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于“脚手架”的使用经常存在以下几种偏差:一种是不用也罢,如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有的老师为了省事,甚至冠冕堂皇说不浪费课堂时间,不让学生经历这个探究过程,而是自己演示一下,就告诉学生结果;第二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某位教师在执教“三位数加三位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算理, 让每位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小棒,由于数量较大,课堂上耗费了很多时间。而实际上,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法,只要借助计数器甚至利用旧知识的顺向迁移,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脚手架的使用游离重点。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课上,让学生通过剪、拼的操作活动,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方法是多样的。而有的教师看到这种剪拼的多样性,就把本节课的操作目的转向探寻剪拼的方法多样性上来,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在言语化模仿阶段,如何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在言语化模仿阶段,学生的活动已开始向智力活动水平转化,在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在教学中,思维定势是把“双刃剑”,它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又有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比如,在”乘法分配律”言语化模仿阶段,学生常会犯如下错误:一是把连乘的题目按照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如32×(7×3)=32×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