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解析
3、词类活用的类别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性动词、使动、意动、为动) 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同使动用法的区别: 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齐策)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幺样,是客观的结果, 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 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谓语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①华臣弱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华吴。(左·襄2) ②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与元九书)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时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 ①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汉·赵充国传) ②农夫渔夫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乙、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僖8) 五、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如动词,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这里只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这在名词里比较普遍。名词用作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意义而已。 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②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庄·逍遥游) ③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上农) 2、名词性词组用如一般动词 ①禹入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淮·原道训) ②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说符) 3、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用动作的方向代替相应的动作。 ①秦师遂东。(左·僖33) ②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为鲁连寿。(战·赵策) 六、数词用如动词 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数词意义有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①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隐元) ②不迁怒,不贰过。(论·雍也) ③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数词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卫·氓》 ②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黄鸟》 ③藉令秦始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虽四三皇与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炳麟·秦政记) 七、名词作状语 甲、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 这种情况是,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象……一样”、“跟……似的”。 ①豕人立而啼。(左·庄10) ②嫂蛇行匍伏。(战·秦) 2、表示对待对方的态度(动作对象) 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语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象待……似的”,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 ①吾得兄事之。(史·项羽本纪)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孙子吴起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在……” ①《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 后因以“结袜”为士大夫屈身敬事长者,或士人蔑视权贵之典。 4、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和凭据(条件) 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动词用什幺的工具或根据什幺凭藉来施行它所表示的行为或动作,这种名词修饰动词有“用”、“按照……”之义。 ①失期,法当斩。(史·陈涉世家) ②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龚遂传) 乙、名词性词组用作状语 ①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雍也) ②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汤问) 丙、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这同现代汉语一致,但古代汉语中,“日、月、岁”等作状语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跟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 1、“日、月、岁”用在具有动作性的动词(谓语)前面,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有“每日(天天),每月(月月),每年(年年)”的意思。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养生主》 ②吾日三省吾身。《论·学而》 2、“日”用在具有变化性的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有“逐渐地,一天天地”义。 ①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田单列传) ②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商·错法) 3、“日”用在句首主语前,表示追溯过去,有“从前,往日”义。 ①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成16) 也可以用来预示未来,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代汉语2解析.ppt
- 古代文化常识2015解析.ppt
- 古代年龄称谓.ppt解析.ppt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4解析.doc
- 古代汉语·语法解析.ppt
- 古代汉语串讲解析.ppt
- 古代汉语冲刺试题解析.doc
- 古代汉语准备小字版解析.doc
- 古代汉语基础解析.doc
- 古代汉语PPT教案1解析.ppt
- 《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用户留存策略在在线学习社区的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科学实验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科技在农业信贷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发展比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教师教学画像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律保障机制案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安防视频监控行为分析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与挑战》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动画影视中的传统节日习俗展示与跨文化传播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学生评价的文化适应性与本土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课程中3D打印技术在化学实验安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