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古代文学第二章诗经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古代文学第二章诗经全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说 《论语·为政第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代独尊儒术,将据说经孔子整理的书,都称为 “经”,尊为经典。于是《诗》与《书》、《礼》、《易》、 《春秋》并称为“五经”。 下图为宋代马和之为《豳风·七月》配写的诗意画(局部),表现年终农闲之际,农人聚在一起宴饮之乐。 《诗经》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声无词的笙曲),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二、编定 1、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国语·召公谏弭谤》)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2、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并借此观风察政。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3、删诗: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但此说不可信。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                   ——《论衡·正说》 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   A.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工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八岁。   B.《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此年为鲁哀公十一年(前484),时年孔子六十九岁,但《论语》中孔子此前言“诗”,皆曰“诗三百”,不闻“三千”。   C.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   可见,说《诗经》由孔子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现在一般认为,周王朝乐官可能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自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三、体制    今本《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雅颂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音别与义别二说。 音别说:   郑樵《通志》卷七十五《昆虫草木略·序》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说周颂》云“窃谓风雅颂 之别,当于声求之” 。 义别说: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   唐初大儒、《五经正义》编纂者孔颖达亦主此说。   朱熹则于二说之外,主张以作者身份地位别之。   袁行霈主编之教材采用音别说。 1、风 160篇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指各地区不同的音乐。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馀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2、雅 105篇   雅即正,谓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  40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音乐可能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体例不同于其他诗,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pàn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閟bì宫》(神庙) 体裁近乎雅诗,《有駜bì》(马肥壮貌)、《駉》(jiōnɡ骏马或马肥壮貌)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