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区线路布局与群众筑路往事(市政工程案例).
山区路线布局与群众筑路往事
摘要:本文阐述:山区路线布局,铁路与公路定线的不同点和相互配合利用的协调处理,主岭垭口的选择,必须妥善地结合沿线地形及地质条件及其他有关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决定;以及根据群众筑路的特点,局部定位等方面,均作了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主岭垭口、合理布局、群众筑路
1、简况:
内蒙古梨子山伊敏煤矿铁路工程,筹建于1970年(7041工程),主要任务承担梨子山的煤炭开采运输。线路起于博林铁路线81公里,终于梨子山矿区,全长48公里,路线跨越大兴安岭(图一)。在铁路隧道修建同时(铁路隧道滞后),又为适应10万群众大会战筑路高潮,要求打通公路越岭路线,满足物资运输提前进山。
铁路越岭线:梨子山铁路路线由博林线出岔后,溯清水河而上,经上游车站(海拔高程970m)出站后,线路用紧迫导线抢坡,上游站至大兴安岭岭顶(海拔高程1200米)相对高差230米,直线距离3公里,按2.5%的重车下坡,需要展线长9.2公里,过岭后的线路顺季河而下,至北沟(海拔高程972米)相对高差228米,直线距离11公里,按均衡坡度1.5%的重车上坡,需作展线长15.2公里,鉴于岭东一侧清水河谷狭窄,地形陡峻,不适应大范围展线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略)。铁路采用隧道方案(隧道长1.13公里),其东口进洞高程1088米,西口出洞高程1108米,分别降低高程112米及92米,共缩短线路长度12.5公里及岭顶车站一处。铁路紧迫导线展线全程22公里。
公里越岭线,则从铁路隧道东口上岭,以下充分利用已成型的铁路路基。过岭后用双套线下到河谷线位置,由于此侧铁路路基尚未成型,不再利用铁路线。岭上展线9.34公里平均坡度5%。
迫于群众筑路的形势和特点,越岭路线测设任务要求十分紧迫,又时值北国严寒季节,气温达零下30~40度,岭上风大雪厚,山高谷深,坡陡路滑,地下岛状永冻层分布较广,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加上山间森林茂密,给测设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为确保布局合理,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争取时间,关键在于正确选择过岭方式和过岭地点、中间控制点,掌握运用好回头地点和展线放坡的技巧,按照由“粗到细、虚拟到具体”逐步深入付诸实施。
下面结合本工程实践和个人经验,谈些体会。
2、主岭垭口的选定
主岭垭口的确定,应是越岭路线的整体到局部,虚拟到具体合理布局多次反馈的结果。
切忌掌握不住全部地形,而抓到所谓“垭口”就大局已定了,顺水推舟式的顺坡展线,或匆忙急下,未充分利用好有利地形,或失去有利地形抢坡,使路线平面状况恶化,造成不应有的工程量增大;或不必要的深入岔沟,路线迂回,不必要的延长了距离导致失败。
又为避免掌握不住主要地质水文状况,疏漏控制点,以致不必要地大量通过地质、水文及地形复杂地段,造成长距离的大切大填,加大工程处理的工作量,甚或是找错了垭口岭脊或沟圹,同样造成定线失败。
多年来线路勘查的主要技术措施中都强调贯彻“四多、四要”即多跑、多看、多论证、多比较,即一定要踏查,要勘查的一定勘查,要论证的一定论证、要比较的一定要比较;又强调了平纵横三种图纸结合定线等,对越岭线测设更应该如此。按要求:铁路坡度宜集中安排,公路坡度应分散处理,所谓三坡一平。本工程公路又要求尽量多利用已建成的铁路路基,提前过岭运输,为大规模群众筑路服务,因此公路和铁路的测设中既要考虑到两者的特点,又要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本工程主岭垭口东侧山形成“V”字形,其南山坡(阴坡面)较陡并伴有埋藏永冻夹冰层属地质不良地段,北坡则多陡崖、石砬子,是展线的困难地区。
主岭垭口的西侧为沟堵岔地,接近岭脊有较缓的山坡,展线似无多大困难。
主岭岭脊南北向4公里范围内有两处无名高地形成B、A、C三处过岭垭口,海拔高程分别为1204m 、1202m、1195m。以C处垭口最低,A处岭脊最窄。
铁路隧道过令地点:经过虚拟展现于洞口在平面与高程上反复认证,确定过令地点,选在岭脊最窄的A垭口附近,东口以双套线进洞方案。
公路虚拟展线时,主岭垭口东侧南坡展线,因有K处附近的陡山坡上有厚达4米以上的岛状永冻夹冰层,自山坡脚往上接近坡顶(高差达110米),路线避让困难,垭口岭东南坡不适宜展线。比较B垭口沿东侧北坡虚拟第二和第三两个展线方案,选择陡崖石粒子(高度40~60米)上、下为定点k2,回头地点分别选在岔沟后堵h2和小园山头上h3。第三方虽能满足定点k2的要求和理想的小园山头h3但线形上不如第二方案而要多设一个回头弯,且不能预期到达与已建路基相接地点,要少利用已建路基1.1公里,较第二方案工程量增大,故公路越岭采用了岭东沿北坡的虚拟第二方案。其虽不如第一方案顺直,但是可以接近成功,实测结果岭东能克服高差损失,岭西侧有2米高差富余,局部修测中又在岭顶B位置往南移动50米,使岭顶切深由6米降到4米,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