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二氧化氮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1.引言22.研究方法32.1数据来源32.2点位情况33.结果与讨论43.1数据收集情况43.2评价区域二氧化氮概况43.3 时间分布特点43.3.1小时变化43.3.3月季变化53.3.4季节变化63.4 空间分布特点73.5 气象条件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74.结论7参考文献9广东省二氧化氮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工程专业120482013077 陈真 指导教师:许便便【摘要】利用2013-2014年广东省的二氧化氮浓度数据,研究了广东省九个代表市区二氧化氮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特征,并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二氧化氮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46约为周边地区的2倍,且高污染区域连成一片,城市群效应显著,空气污染相互影响。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二氧化氮浓度水平接近。广东省全省的二氧化氮浓度月均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冬季出现高值,夏季为低值,这与人类活动排放有关,然后分析了温度及其降水量气象条件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善工业布局、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树立生态设计观念等改善广东省二氧化氮浓度的建议。【关键词】广东省,二氧化氮浓度,时空分布,气象因素引言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是城市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气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氮氧化物是臭氧及其它光化学二次污染物(如PAN和二次气溶胶等)重要的前体物,是形成酸雨、酸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1]。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包括人为源和自然源。人为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工业、汽车、飞机、轮船等)和生物质燃烧等;而在自然状态下,氮氧化物的排放源主要是闪电过程、氨氧化、土壤排放和平流层输送等[2]。这其中,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超过排放总量的一半。在城市区域,绝大部分氮氧化物源自人类活动排放。因此,获取二氧化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工业化过程的发展,世界城市化飞速发展,能源、交通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膨胀、大型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等为大气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二氧化氮问题越益突出,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威胁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广东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机动车流量急速增大,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特别是二氧化氮污染也不可避免的加剧,所以开展广东省NO2时空分布规律有着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代表性市区的二氧化氮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广东省二氧化氮浓度的日变化量、月变化量,进一步对数据处理得到广东省二氧化氮浓度的地域和时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搜集到的数据站点的人文气象条件分析得出广东省二氧化氮分布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2.1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为2013-2014年广东省九个代表市区的二氧化氮浓度变化情况,这九个代表市区二氧化氮浓度检测站点共二十九个,分别为:东莞市的莞城二水厂;佛山市的华侨职中;广州市的番禹中学、广东商学院、广雅中学、花都师范、九龙镇镇龙、麓湖、冒峰山深林公园、市八十六中、市监测站、市五中以及天河职幼;惠州市的江北云山西路子站;江门市的西区;深圳市的观澜、洪湖、华侨城、蔡涌、荔园、龙岗、梅沙、南澳、南油、西乡以及盐田;肇庆市的城中子站;中山市的紫马岭;珠海市的吉大。2.2点位情况九个代表市区的人口及地理气候情况具体如下:东莞:东莞市总人口188.93万人,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2005-2009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2006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2008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佛山市:佛山人口720万,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广州:广州到2013年为止,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192.68万人,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惠州市:惠州户籍总人口341.91万人,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惠州市。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度,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9、10月份天气晴朗。?江门市:江门总人口391.8万,江门市属亚热带低纬地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全区有285公里的海岸线,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终年无雪,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全区均在22℃左右。深圳市:深圳市常驻人口1062.89万人,属亚热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