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总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法国加尔文宗 圣保罗:“不劳动者不得食”、“魔鬼附在懒人身上”。 加尔文:突出“因信称义”,同时肯定善功,从而使日常生活和劳动具有了神圣性。 Jean Calvin(1509~1564) 3、英国圣公会(安立甘宗) 自上而下的一场宗教改革,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弘扬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考虑,没有什么思想特色。 不彻底性: 英国议会规定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保留天主教的一切教义和仪式 财产归皇室所有 英国的加尔文宗:清教徒 4、罗马教廷的改革 捍卫和确立天主教教义,清楚教会内部的弊端和腐化堕落。其实是为了继续生存而进行的自我调整。 以1563年《特兰托会议信纲》为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教义更加明确,教会得到纯洁、教士行为得到约束和规范,修会活动活跃,天主教地位得到加强,教区区域扩大。 有效遏制了新教在欧洲的扩展,巩固了天主教原先的地位。扩展了天主教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力。 5、宗教战争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肯定“教随国定” 宗教专制、宗教迫害→ 宗教宽容 宗教改革运动的遗产 永久性地摧毁了罗马教廷对西欧各国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宗教多样化、多极化。 圣事上,只有圣餐礼和洗礼被多数人认可; 崇拜礼仪上简化,反对崇拜圣像和圣物,拒绝天主教的弥撒,使用民族语而非拉丁语,圣徒集体吟唱赞美诗,直接接入其中; 组织上,废除教阶制度,教会自我管理,独身制废除。 宗教因素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被降到次要一个地位。 宗教改革注重了人的个性与现实生活。 促进了信仰自由和个人主义的发展。 总之,否定了权威、解放思想、为资本主义思想奠定基础、伴随文艺复兴 ,近代民主思想就兴起了。 * 拉斐尔,美男子。 他是以世俗之美征服世俗的人间王子。 他不是天上的星辰,只是人间一朵人见人爱的花儿。 他的生,他的活,他的死,都充满了世俗的气味。 他并不关心自己的神圣纯洁,他要的只是人间的爱情。 拉斐尔既没有达·芬奇的不安,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愤怨, 他优雅得像个绅士,辉煌得像个王子,他是人间的宠儿,就不再思念做圣人的清苦。 拉斐尔站在达·芬奇旁边,是个天真无知的孩子。 他站在米开朗基罗旁边,是个温柔短见的女人。 他站在人群中,则是得到女人青睐,孩子欢呼的高贵王子。 正是他的聪明和可爱,使他步入了凡俗的层次。 他是凡夫中的巨子,巨人中的顽童。 * * 2 盛期艺术:文艺三杰 达·芬奇,力求探索人的理性,人与自然的奥秘,有如深邃的大海; 拉斐尔,表达人的善良情感和美好心灵,有如明媚的原野。 米开朗基罗,表现人的斗争精神和蕴藏着的强大力量,有如峻峭的山岳。 A 达·芬奇 (1452-1519) 达·芬奇出身于佛罗伦萨一律师之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哲人、还精通文学和音乐,以至于有“旷世奇才”之称。 《圣母、圣子与圣安娜及少年圣约翰》,约1505-1507年,用木炭与白垩在纸上作画,伦敦国家美术馆。 《岩间圣母》,1483年,嵌板油画画,卢浮宫。 《最后的晚餐》,1495-98年,灰泥油彩与蛋彩画,米兰。 《蒙娜丽莎》,油画,巴黎卢浮宫 B 拉斐尔 (1483-1520) 出身于意大利中部乌尔宾诺城绘画世家。成年后在许多著名的画坊里学画。1540年来佛罗伦萨,接触到人文主义。他一直得到贵族的保护,过着优裕的生活,还得到教皇的赏识,为梵蒂冈宫殿画壁画,并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工程。 《圣母的婚礼》,1504年,板上油画 《草地上的圣母》,1505年,板上油画 《雅典学派》,1509年,湿壁画,2.794米×6.172,罗马圣彼得教堂梵蒂冈教皇宫 《雅典学派》局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雅典学派》局部,《赫拉克利特》 《雅典学派》局部,《欧几里德》 《雅典学派》局部,《毕达哥拉斯》 《基督显圣》 《披纱巾的少女》 C 米开朗基罗 (1475-1564)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一举成名 米开朗基罗在21岁时来到罗马。两年后,他在一次为圣彼得教堂塑造基督和圣母像的竞争中获胜,不久就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哀悼基督》。 作品一反过去圣母苍老的形象,她年轻、秀美,虽因丧子而悲痛,但又表露出坚强的性格。这是一位为了人类而献出爱子的崇高妇女形象。米开朗基罗的灵感来自殉道者萨伏纳罗拉(他心中的基督),而圣母则象征祖国。作品展出,立即获得极高声誉。 米开朗基罗说:圣母是纯洁和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她能够避免岁月的摧残和世事的毁损。她所体现的青春永恒与形象的不朽性,正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最高理想。 《大卫》,1504年, 大理石 《摩西》,1515年, 大理石 垂死的奴隶 表现一个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