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五单元复习总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册第五单元复习 诸子喻山水 秋水 前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诸子喻山水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3.老子,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之作。 诸子喻山水 4.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兵家,齐国人。写了13篇兵法,便是《孙子兵法》,或称为《孙子》,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5.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6.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诸子喻山水 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兼容并包、胸怀宽广。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诸子喻山水 第六则(徐子曰) 为人治学要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开阔;在过程中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歌颂水默默奉献、谦下不争的精神;体现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第十一则(夫兵形象水) 战略战术上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艺术特点: 譬喻:(效果)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 将山水的物性特征象征化,或喻性情、或喻时光、或喻人品、或喻治学、或喻治世之术、或喻用兵之道。 《诸子喻山水》 特殊句式 被动句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介后 1.仲尼亟称于水 2.何取于水也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故几于道 5.天下莫柔弱于水; 宾前 1.何取于水也; 2.是之取尔;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一词多义(虚词)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何取于水也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故几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    2. 而   盈科而后进   可立而待也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一词多义(虚词)   3. 之   君子耻之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流水之为物也   是之取尔    4. 为 苟为无本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秋水 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思想主张:唯心主义。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生活态度: 顺应自然。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想象奇幻 eg:河伯、海神、鲲 ?构思巧妙 eg:一问一答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内容与主旨 全篇写河伯与海神若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 阐明的哲理是: 一个的见识是有限的,万事万物亦是相对存在的,因此不能够骄傲自满、坐井观天,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艺术特色 巧设比喻: 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说明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化抽象为形象; ?对比手法: 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 eg: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 eg: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 特殊句式 被动句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方存乎见少 3.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 判断句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 省略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3.人卒()九州 4.任士之所劳,尽()此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