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保护规划说明书题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1规划背景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建立西汉王朝。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早已毁坏,陵园和陵邑的围墙地表遗存可见,陪葬墓区有几十余座墓冢可寻。长陵是汉代一处重要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帝陵遗址,充分展现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帝陵形制、祭祀制度等。1988年,长陵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全面保护长陵遗址,进一步开展考古研究与科学保护,促进遗址区内文物保护及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长陵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1.2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的法规性文件,是长陵遗址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1.3规划依据 1.3.1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2004)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2003)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1997)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1.3.2地方性法律、法规、文件 《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06)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局关于划定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陕政发[1992]35号) 《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原则》(1992) 1.3.3国际宪章、公约与文件 《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1962) 《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0) 1.4规划范围 根据长陵遗址的保存现状,为实施真实、完整保护遗址的目标,有效保护遗存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将本次规划范围设定为:北临小寨村和徐家堡村,南达三义村和大唐电厂,西抵怡魏村,东至樊家堡。 1.5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2027年,共15年。 1.6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由4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 (2)规划图纸 (3)规划说明书 (4)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章 遗存概况 2.1遗迹本体 2.1.1 考古遗存 陵园四面有夯土墙,南北长959米,东西宽810米,墙宽5米。墙外有围沟。在东、南面各发现一门,北面发现两门。门址两侧为“凸”字形夯土台基,门道宽3.3米。 高祖陵居于陵园中部,封土呈“坊”形,底部东西160米,南北134米,高30米。墓葬形制为“亜”字形,东墓道为主墓道,长177米,宽13—68米,深36米。墓室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42米,距现地表深约36米。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280米,封土形状与高祖陵相同。其封土底部东西150米、南北130米,硕部东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30.7米。 陵邑南北长2170米,宽1359米,墙址宽约12.8~16.7米。墙外有围沟。发现门址3处。道路基本上呈“井”字形分布,南部和西北部里坊遗迹结构较为明显,平面呈长方形。勘探发现8处陶窑遗址。 陵邑南、北、西三面城墙遗迹仍存,陵邑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南墙长1245米,现存残迹长1100米,宽9米,中段有门洞遗迹。西墙长2200米,现存残迹长1000米,宽9米,墙中间亦有西门遗址,门址宽15米,夯层坚固如石。北城墙多被破坏,断断续续保存着部分墙迹,最长一段为200米,宽7米。北墙与南门相对处有北门遗迹。 陪葬墓123座,现存封土41座,集中分布在长陵东北区域。多有墓园,墓道多为梯形,也有曲尺形;部分墓葬附近有外藏坑。 外藏坑285座,形制大致可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梯形斜坡道、“甲”字形结构、“凸”字形结构、双斜坡道结构、三条斜坡道结构、四条斜坡道结构、长方形坑道土洞坑室结构。长度3—50多米,深5—8米,包含物为板灰、铁锈、兽骨、漆皮彩绘等。 2.1.2 建筑遗址(经考古调查) 建筑遗址6处,每处建筑遗址外均有围墙。 1号遗址位于帝陵封土北约21米,由南北两部分组成,中间有隔墙,遗址中有多个院落。南北424米,东西183米,面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