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放河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本次江西应科青协举办ldquo;清明放河灯会rdquo;,旨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你对故人的思念寄于小小的河灯上。
二、活动时间:星期5晚7:30
三、活动地点:黄金广场边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工作:
(1).前期策划书准备,宣传(网络宣传、海报宣传、理事通知等)
(2).安排值班人员对前来咨询报名的同学进行解答与登记
(3).安排人员考察适合放河灯的地点
2、活动中工作安排:
(1).活动定于7:30准时于大学生活动中心集合,由负责人带领前往目地的
(2).到达目的地,安排同学于草坪处坐下,由会长讲解,清明节放河灯的背景及意义
(3).各同学自由书写自己的愿望,并由会长点燃第一盏河灯,各同学再陆续点燃。放入河中,并默念自己愿望
3、活动后期工作:
(1).带领同学有秩序返回,注意安全
(2).干部书写活动总结,于下次例会前上交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宣传时注明自制河灯,对不会做的同学,安排值班人员进行指导
(2).活动强调安全,并保证活动秩序
六、活动预算:
彩纸,蜡烛按实际情况预定20元以内
七、活动人员安排: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青年志愿者协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xx年3月25日
盏盏河灯照我心mdash;mdash;志愿者在行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ldquo;荷灯rdquo;),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晚上水边,常放河灯。
nbsp;nbsp; nbsp;nbsp;nbsp; 道教、佛教在夏历(农历)七月十五(也称七月半,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举行宗教节日时也放河灯,一般人误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
nbsp;nbsp; nbsp; nbsp; 实际上,放河灯民俗起源甚早。
nbsp;nbsp; nbsp;nbsp;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ldquo;流水泛酒rdquo;,ldquo;羽觞随波流rdquo;,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ldquo;举灯蟾魄圆rdquo;。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ldquo;纵情玩月、火烛竟宵rdquo;、ldquo;载船玩月rdquo;。这些活动,比汉代出现的道教、汉晋传入我国的佛教都早。
nbsp;nbsp; nbsp;nbsp;nbsp; 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ldquo;僧尼道俗盆养供佛rdquo;。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