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诗的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月藏鹭--千首禅诗品析 ????????????????? 三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士大夫禅诗选析(6) ? 吴可(一首) 学诗 学诗浑若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品析:近些年来,许多写禅与诗的小册子,都爱引用吴可的这一首诗。的确,这一首诗明白生动地表达了诗与禅的关系。禅是心地最为灵动的状态,诗为文章中最为灵动的语言。禅是自然的,是“天然去雕琢”的,好的诗也是如此。都必须“自家都了得”,才能达到“等闲拈出便超然”的成果。不在“蒲团”上苦参苦吟,能有如此火候吗? 史弥宁(一首) 诗禅 诗家活法类禅机,悟处工夫谁得知。 寻着这些关棙子,国风雅颂不难追。 品析:宋人以禅入诗,参禅入诗,看似高明,结果宋诗似乎总是显得不如唐诗,这真是怪事。禅无规矩方圆,唐人作诗,原无许多窠臼,本之性情而发,反暗合禅机。而宋诗入此笼罗,貌似老到,结果反失其真,真的应了“骑驴觅驴”的老话,结果诗也不成,禅也不就,还妄谈什么“国风雅颂不难追”,真正是“痴人说梦”,不知天高地厚了。 陆游(二首) 感事逍 心明始信原无佛,气住何曾别有仙。 领取三山安乐法,蒲团纸帐过年年。 品析:在陆游有关谈禅论道的诗中,这一首最为新奇独到,无一点媚态。说,孟子说“聪明正直之谓神”,俗话说“神闲气定即是仙”。佛者觉也,迷则有佛,悟则无佛。明眼祖师早已道出其中三昧。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火候谈何容易,海外“三山”的安乐法是什么呢?“蒲团纸帐过年年”,人们能看得破,放得下吗?是陆游一生不得志,无可奈何之言吗? 浮生 浮生真是寄邮亭,短鬓匆匆失故青。 睡少始知愁有力,病增方叹药无灵。 谋生懒似逢秋燕,访旧疏于欲旦星。 自笑若为消止恨,浊醪聊复倒余瓶。 品析:陆放翁的这一首诗,真是出于肺腑,令人感触良深。曹操盖世英雄,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秦皇汉武,雄威化外,也有“朝不虑夕”,忙着寻仙求药,以祈长生。人们不到晚年,就不知其味。 “浮生真是寄邮亭”,人的一生如同邮亭驿站一样,被动地为命运驱动,无法自主,事不由心,真是“无可奈何之谓命”啊! “短鬓匆匆失故青”,前几天还满头黑发,不知怎的,如今却匆匆变白。 “睡少始知愁有力,病增方叹药无灵”。睡不着觉,恰恰是心中有“事”,令你真拿它没法。而老病之际,任何“仙药”都是无回春之力的。真的,药只能治好人,对那些失去或夺去生命活力的“病”,什么药都是“无力”的。 “自笑若为消比恨,浊醪聊复倒余瓶。”面对这一切,有什么办法可以消“恨”呢?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多少失意之人,不是在酒中,找到了归宿吗? ? ? 朱熹(三首) 春日 胜日寻春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品析:朱熹(1130—1200)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所谓宋明理学,就是相对于先秦飞汉唐儒学的“新儒学”,这个“新”,就“新”在在儒学中注入了佛学,主要是吸取禅宗和华严宗的内容。朱熹本人就爱看大慧宗杲禅师的语录,并与其弟子道谦禅师交好,所以朱熹对佛禅是下过功夫的。而这三首诗,可以说是参禅所得,显得格外活泼自在。 “胜日寻春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对于长时期闭户不出,唯知伏案著书的朱熹来说,可能大半个冬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到了清明这样的节气,亲朋们把他拉出来,到泗水边去游春,触目之处都是“无边光景”,对他所感受的冬寒而言,这种“光景”当然是“一时新”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什么叫东风?什么是春天?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当然,现在可以用地理学,气候学的理论来解释,但在古代没这些学问,又怎么回答呢?梅花报春吗?报春花、迎春花吗?都属“超前意识”。不过,对一般的人来讲,在这“万紫千红”之时,没有人会否定这是春天吧! 读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品析:朱熹为一老道学先生,民国以来众多的新派思想家,大多对他不是咬牙切齿,就是感到头痛。他对儒家《四书》的注,成为明清两朝近六百年间的官方学说,成为唯一正统的学说,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学说。八股取士制度,凡要当官进身的,只有读他的书才是“进士”的唯一途径,这是朱老夫子始料不及的。也与他这首诗大相违悖,致使中国思想界六百年来再无“活水”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个小小的,只有“半亩”大小的池塘,如同一面天然的镜子,一年四季,阴晴朔望,云雨风涛,都曾在这面“镜子”中“徘徊”来来去去,既留下了景象,又无半点痕迹,真是“清光可鉴”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方池塘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朗呢?为什么不是死水而腐烂发臭呢?啊,原来在上游有一条小溪,源源不断地把那洁净清幽的“活水”输送进来。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池塘尚且如此,那么,人们思想的“活水”是什么?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