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长江先进事迹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长江先进事迹

葛长江先进事迹 葛长江先进事迹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一追记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   作者/鹏 程   在长春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生前拾废品2 万余公斤,饮料瓶7 万余个,捐款12 万余元。他用卖废品所得的钱帮助了4 个困难户、16 名困难学生。他被评为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吉林慈善人物。他的名字叫葛长江。   战场上的葛长江是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葛长江被安排到长春,参与一汽的建设,随后又到长春市委机关、街道,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离休后,葛长江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刚刚离休时,他成了小区公共绿地的义务园丁和义务清洁工,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思索着如何更好地贡献社会、服务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离岗不离休,离休不离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   葛长江想来想去,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捡废品。按世俗眼光看,捡破烂儿跟乞丐差不多。葛长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在葛长江的坚持下,家人妥协了。老伴儿心疼他,跟着他早出晚归,成了他的同盟军。儿女们也都成了他的支持者,家里有废品,都给老爸背来。为了消除一些人的误解,党组织决定让葛长江“挂牌上岗”。牌的正面印着:“离休干部、老党员、老革命伤残军人——拾荒资助贫困学生”,背面的塑料袋里装着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以备随时拿出来证明身份。   捡拾废品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有时为了捡一个空饮料瓶,葛长江要迈着蹒跚的步履尾随行人走出几百米远,等待着行人丢弃。除此之外,他还要承受路人的白眼儿甚至呵斥,更要承受“同行”的排挤和谩骂。即便如此,葛长江还是乐在其中。垃圾箱旁、大街小巷,人们都会看到葛长江拾废品的身影。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葛长江都会拖着多病的身体,一天天地奔波着、忙碌着。新春佳节,人们都在家休息,与亲人团聚,他却和往日一样忙碌着。一个纸盒、一个瓶子,在他的眼里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用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一个本子……   葛长江拾荒的“主阵地”是家附近的286 路公交站点儿和欧亚集团汽车城百货大楼。公交站点儿是人流集散地,矿泉水瓶多。葛长江看准了这一点,就将站点儿作为阵地“死看死守”。一开始,公交车队的职工不让他捡。葛长江没有跟人家计较,而是拉上老伴儿帮车队扫地、擦车。大冬天,冰冷的水常常弄湿了衣服、淋湿了鞋,人也冻得直打哆嗦;三伏天,给公交车清清爽爽地洗完了澡,老两口却累得汗流浃背。葛长江的举动和拾荒助学的目的感动了车队上下几十位司机师傅。在以后的日子里,司乘人员到了这个站点儿,便把车上装有饮料瓶的袋子拎下来,交给葛长江。百货大楼是货物集散地,废旧纸箱多。然而,商场有规定,不允许外人到商场乱翻垃圾。为了取得商场支持,葛长江每天早晨7 点多钟就和卸货工人一起上早班,帮助商场卸货、打扫卫生。商场的职工感动了,在之后的日子里,职工们将纸壳叠得整整齐齐,等着老人来取;还在商场里专门设了个废品收集区,有废瓶子、废纸箱都放到这里,给老人留着。虽然后来公交站的职工不让葛长江擦车了,车百的职工不让葛长江卸货了,但葛长江仍然擦车,仍然扫楼梯、卸货。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报答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们。   葛长江做义务园丁、做义务清洁工,令小区居民感动不已,但他拾荒助学这件事儿一些人开始时还不大相信。等到确信时,好多人都把能换成钱的废品送到他家门口。过去,他常常跟在人家身后,等着人家把水喝光了,把瓶子扔了,他好捡起来,现在人家把废品送到他家门口;过去,街坊邻居见他捡破烂儿都侧目而视,后来不论谁见他正在那儿忙呢,都上前帮一把;过去,那些劝阻他“别干这个”的党小组成员,后来每次开会时,都不忘给他拎点儿瓶子、纸壳什么的。   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床,穿上那套旧军装,哼着军歌,夹着袋子,手持挠钩,意气风发地出门。接近中午,他满载而归,乐呵呵地分类、整理。下午,太阳刚刚偏西,他又出发了,几个小时后再次凯旋,紧接着将废品出售。晚上,葛长江认认真真地将当天收入记到账本上,一角、两角的收入也记得清楚明白,一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葛长江拾废品的收入“专款专用”,家里不管多么急需用钱,都不得挪用,哪怕是临时借用。   葛长江帮扶的第一个学生是崔小妹。崔小妹是乐山镇中心校的学生,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崔家的窘境让葛长江心酸了,第一次去,他留下身上仅有的850 元钱。其中500 元作为一年的学杂费,200 元给孩子买套新衣服,150 元用于买学习用品和零花钱。后来的几年里,老人都按照这个标准资助崔小妹。   资助崔小妹时,葛长江已经80 岁了,应该颐养天年了,但他依然选择帮助这个家庭脱贫。他给崔家出主意,在自家地里种植笤帚糜子。为此葛长江又不辞辛苦地跑了好几个乡镇学习考察,

文档评论(0)

yifusantongx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