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抑郁障碍治疗模式的比较.doc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抑郁障碍治疗模式的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抑郁障碍治疗模式的比较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抑郁障碍治疗模式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模式,为提高综合医院精神科室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来自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297例(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117例)。在入组时和入组后… 【摘要】目的:考察中文简化版PAD情绪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北京地区100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信度分析、项目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 【关键词】心理健康;先天性心脏病;孕早期;病例对照研究中图分类号:R395.1,R5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6-0398-02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05先…   【摘 要】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模式,为提高综合医院精神科室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来自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297例(专科医师组180例,非专科医师117例)。在入组时和入组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编药物依从性评估量表的评定。依据就诊病例资料,以两组的药物使用情况来评估两组治疗模式的差异。结果:① HAMD减分率显示,在治疗后第8周、第12周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显著进步及痊愈率专科组分别为56%、43%,非专科组66%、20%,χ2=29.91, P   【Key words】 depression; general hospital; effect; psychiatrist; non-psychiatrist; cross-sectional study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可高达17.1%[1],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第4大健康问题[2]。近年来综合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对抑郁症的研究。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在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科门诊中非专科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识别能力不及专科医生,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漏诊误诊率仍较高[3],可能会使一部分未被识别的抑郁障碍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国外的研究也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在综合性医院中有61%的抑郁障碍患者得不到诊治[4],这一方面是非精神专科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识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即使识别了,非专科医生对抗抑郁治疗的认识仍不充分,存在对抑郁障碍诊治的误区。国内陆林等研究发现,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率很低,仅为15.78%[5]。针对综合医疗机构中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治疗程不足和使用抗抑郁药剂量不够的问题,国外有学者设计了一项研究,让17名全科医生接受一个为期3个月的有关抑郁障碍诊治的全面培训课程。通过对这些医生培训前后的临床处理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接受专业培训后,有近1/3的患者临床疗效获得了进一步改善[6]。可见了解综合医疗机构中对抑郁障碍的处理现状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试通过对上海市9所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精神/心理科室中门诊医生的调查,比较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两者对抑郁障碍治疗模式的差别,为提高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室对抑郁障碍的处理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首次在上海市9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及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者。按照连续取样的原则,共对837例初诊患者进行了筛选。   入组标准:(1)首次就诊于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者;(2)性别不限;(3)年龄18~64周岁;(4)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F32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5)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未得到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脑卒中、脑出血、未控制的糖尿病伴有严重并发症、肾功能衰竭等。   病例入组及随访评估:对所有首次来诊者由调查人员采用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7]和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8]中的抑郁部分对来访者进行评估,根据入组标准,共有297例样本入组。对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在刚入组时及入组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编药物依从性评估等量表的评定。随访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