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山神信仰探微解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壁山神信仰探微解析

壁山神信仰探微 贾雯鹤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 要:壁山神信仰是自唐宋以降直到近代,盛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壁山神最初是一种自然神崇拜,民众的自发信仰,后来转为奉祀唐代刺史赵延之,成为一位保境安民和调节水旱的人格神。壁山神在唐宋时期屡受朝廷封赐,为其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其行祠遍布今重庆和四川,以及贵州的遵义。壁山神信仰在晚近时期发展成为一种定期举行的庙会,即壁山会。同时,为了适应新的人文社会环境,壁山神还产生了诸如“送子”等新的职能。 关键词:壁山神;民间信仰;赵延之;道教;壁山会 壁山神曾是巴蜀地区一位声名显赫的地方性神灵,对他的信仰,从晚唐五代开始就一直持续不断,直到近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较大影响并被川渝大地普遍奉祀的神灵,文献上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而且大都保存在较少人关注的方志上,因此大家对壁山神信仰的源流不甚清楚。我们拟根据文献资料,对此做一通盘考察,或许有助于大家对这一绵延千载的信仰有个清晰的了解。 一 文献上最早记载壁山神的是杜光庭(850—933)《录异记》卷四: 合州巴川县,兵乱后,官舍残毁,移居塞中,稍可自固。崔令在官,日有健卒盗拔寨木,擒之送镇,镇将斩之。卒家元事壁山神,卒死之后,神乃与令家为祟,或见形往来,或空中诟骂,投掷火烛,损破器物。钱帛衣服,无不遗失。箱箧之中,锁闭如初,其内衣服,多皆剪碎。求方术禳解,都不能制。令罢官还,相去千里,祟亦随之。又日夕饮食,与人无异。一家承事,不敢有怠。费用甚多,事力将困。忽一旦,举家闻大鸟鼓翼之声俯近屋上。久之,空中大呼曰:“我来矣!”一家大小皆迎事之。祟(遂)自称大王,曰:“汝比有灾,值我雍溪兄弟非理,破除汝家活计,损失财物,作诸怪异,计汝必甚畏之,今并与发遣去矣。汝灾尽福生,大王自来,且暂驻泊,亦将不久。且借天蓬龛子中安下,兼此天蓬样极好,借上天上传写一本,三五日即送来。”数日后,插天蓬于舍檐高处,并无污损。自此日夕常在,往往召主人语话,忽令小大念诗赋,作音乐,一一能随声唱之,所念文字,或有错呼,必为改正。言论间多劝人为善,亦令人学气术修道。或云寻常乘鹤,往来天上。初邑中有群鹤现,神云数内只有两只真鹤,我所骑来,其余皆常鸟矣。或自云姓张,每日饮食,与人无异。亦有[女]名锦绣娘,及妻仆使等食物,所费亦甚不少。大都见善人君子,即肯言话,稍近凶暴强恶之人,即不与语,亦云上天去。忽有醉僧、健卒三人来谒之,言词无度,有所陵毁,固即不语。僧去之后,徐谓人曰:“此僧餐狗肉饮酒,凶暴无良,不欲共语。”然人之所行善恶灾福吉凶,了了知之,言无不中,至于小名第行,一一皆知。若子细问之,即以他语为对,未知是何神也?[1] 杜光庭为唐末五代道士,中和元年(881)随唐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后事前蜀王王建父子,官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晚年居青城山白云溪著作,卒葬于此。[2]可以看出,杜光庭居蜀长达五十多年,对蜀地的风土人物、传说故事应该非常熟悉。这个有关壁山神的传说可能就是杜光庭亲耳所闻而笔之于书的。在杜光庭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壁山神不甚光彩。他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徒,不辨是非曲直,对害死信徒的巴川县崔姓县令一家进行打击保护。即使崔令一家罢官还家,离巴川县已经千里之遥,壁山神还是如影随形,继续“作诸怪异”。故事后半段着重描写了一位自称“大王”、“姓张”之人(神),他制止了壁山神的“非理”行为。故事明确记载他“乘鹤”“往来天上”、藐视醉僧,还“令人学气术修道”等种种行迹,毫无疑问,他应该是一位道教中人(神)。如果联系杜光庭的道士身份来看,故事后半段扬道抑佛的描写多少给人一种有意为之的印象,很可能是附加在原故事之后的。 故事发生地“合州巴川县”中的合州,治所在今重庆合川,巴川县为唐开元时所置,治所在今重庆铜梁县东南,元代省入铜梁县。张姓神人称壁山神为“雍溪兄弟”,雍溪在今重庆大足区东部,说明壁山神的原型可能为雍溪人,或者壁山神的奉祀之所在雍溪。铜梁县和大足县都在今重庆市西北,说明至迟在唐末五代时期,该地已经有了壁山神信仰。 稍晚于杜光庭的孙光宪(900?—968)著有《北梦琐言》,其中亦有壁山神的记载: 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州里惧之,每岁烹宰,不知纪极。蜀僧善晓,早为州县官,苦于调选,乃剃削为沙门,坚持戒律。云水参礼,行经此庙,乃曰:“天地郊社,荐享有仪,斯鬼何得僭于天地!牛者稼穑之资,尔淫其祀,无乃过乎!”乃命斧击碎土偶数躯,残一偶,而僧亦力困,稍苏其气,方次击之,庙祝祈僧曰:“此一神从来蔬食。”由是存之。军州惊愕,申闻本道,而僧端然无恙。斯以正理责之,神亦不敢加祸也。[3] 孙光宪为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东北)人,曾仕荆南高从诲为从事,累官至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此书即他在江陵任上所作。正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