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答案.do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答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答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答案 (一) 1.D 略 2.C 1918年,美国教育家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成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3.A 略 4.D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5.B 略 6.B 略 7.D 略 8.C 略 9.B 略 10.C 略 11.C 略 12.A 略 13.B 略 14.A 活动课程具有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发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几个特点,更多的是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创造,以儿童为中心。 15.C 略 16.B 小学的自然课包括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课程。 17.C “六艺”“七艺”是最早的学科课程,或称分科课程。 18.D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等。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其显著特点是“自发的、个性化的”。 19.B 略 20.C 略 21.A 略 22.A 课程目标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 23.D 略 24.D 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编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即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25.A 略 26.B 略 27.C 略 28.D 略 29.C 制定课程计划是编制课程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制定课程计划是课程编制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课程编制的第一步。 30.D 顺序性和连续性有关,但又超越连续性,是指课程的“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规则,使学习的机会建立在前一个学习经验或者课程内容之上,但确实对同一课程要素作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 31.B 螺旋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认识逻辑或者说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的规律。 32.B 纵向组织更多地强调只是自身的体系和深度。 33.C 心理顺序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 34.C 略 35.B 略 36.C 任何课程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校,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37.C 略 38.A 泰勒原理中“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中认为,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三个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39.D 略 40.D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面临比较复杂的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其特征包括情境性、复杂性、实践性、个性化和创新性。 41.C 略 42.A 忠实取向认为,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改变的,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持这种取向的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显得呆板、僵化,缺乏创造性。 43.D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44.C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是课程内容的三种组织方式中争论最激烈的一种,也是“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最大分歧所在。 45.B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确立了课程的三个文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书。 46.D 略 47.A CIPP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系统确立起来的。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48.D 泰乐园里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9.C 略 50.C 略 51.B 创生取向认为,设计好的课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的设计过程。这种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还是课程开发者。 52.D 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包括三个重要的因素即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 53.A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是教材。 54.B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55.C 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56.D 略 57.A 略 58.C 学科中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