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朗大学校训
布朗大学校训——我们信仰上帝
The Motto of Brown University:In deo speramus (In God We Trust)
布朗大学校徽
学校概况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是世界闻名的美国“常青藤联盟”(联盟包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和康奈尔大学)中的一员,是美国最早建立的高校之一,论年资排位老七。1764年刚创建之初,它并不叫布朗大学,而是叫罗得岛学院。那时,它的校址建在罗得岛的沃伦市,并在1765年正式招收第一批男生入学。1770年,罗得岛学院搬迁到现在的罗得岛州府普罗维登斯市 (Providence)。由于罗得岛学院地处一座小山,所以,那里的地方又被称作学院山,并沿袭到今。1804年,一个名叫尼古拉斯·布朗(Nicholas Brown)的人捐给罗得岛学院5000美元,以便在该学院设立一个教授席位。同年,为了纪念尼古拉斯·布朗对学院的慷慨捐赠,罗得岛学院正式改名为布朗大学。
布朗大学的入学竞争极为激烈,本科生入学率为9.5%,这是全美所有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中列于第6最低的接受率在校学生来自全美50个州,以及世界上65个不同的国家。布朗大学的资金资助项目每年以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大约7亿美元的资助,这使得超过50%的学生可以获得资助。
布朗大学于1847年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最早成立了面向本科生的工程系,而她的面向本科生的数学史系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布朗同时也是最早开始重视传媒教育的高校,学生在现代文化与媒介系里能够学习电影赏析与评论等各种批评理论。
Marcus Aurelius雕像,复制罗马广场上的二世纪雕像
校训解读:
布朗大学的校训是“我们信仰上帝”,意思就是像信奉上帝般信奉真理。这句校训来自一句格言,格言首先出现于南北战争期间。随着基督教影响的扩大,这一格言首次出现在了美国于1864年发行的两美分硬币上。1956年,一项国会法案获得通过,“我们信仰上帝”正式成为了美国的官方格言。在《美国法典》第36编302条中写道:“‘我们信仰上帝’为国家格言。”“我们信仰上帝”的一种可能的出处是美国国歌《星条旗》的最后一节。《星条旗》由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And this be our motto: In God is our trust)(Abraham Lincoln)(John Milton Hay)。In Deo Speramus”,正是拉丁文的“我们信仰上帝”。布朗大学的这个校训始终伴引领着布朗大学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在布朗大学的各个方面。
秋天的布朗大学校园
虽然它曾经一直在“常青藤联盟”这八大名校中扮演“平凡者”的角色;也曾经长时间地艰难挣扎,以期待能与哈佛和耶鲁等规模更大,财源更广的强大对手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曾几何时,它的学术水准还一度下滑,以致被很多人所遗忘。然而,现在的它成为全美最炙手可热的高等学府,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名流,俨然成了上层社会人士的圣地麦加。
布朗大学图书馆
现在的布朗大学已成为自由而宽松的求学圣殿
布朗大学是美国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当中教学管理最为宽松的大学。这样的情形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美国校园运动高潮迭起,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布朗大学决定放弃原有的教纲,而实施与传统教学方针大相径庭的“布朗教纲”,为学生们提供完全自主自理、最大程度的自由教育体验。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和教育界是绝无仅有的,曾引起不少非议,布朗大学也因此被冠以最为自由开放的头衔。“布朗教纲”的精神是:在布朗大学,不会有人告诉你该上什么课或怎样做“布朗教纲”。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在30门课中拿高于C的成绩,并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样就可以毕业。布朗大学的学生们没有必修课,成绩等级没有加减号,不及格的成绩也不会在成绩单上露脸,一个学期只需上4门课。相比之下,其他“长春藤盟校”的规定更为严格。耶鲁大学的学生至少要拿够36门课的学分,并在4个学术领域要各选3门课;其他名牌学府,或有必修课,或有课程分布规定,让学生们尽可能全面发展。布朗大学没有诸如此类的规定,而正由于少规少矩,使它赢得了至少两代本科生的热爱与拥护。
布朗大学虽然是自由宽松的科学殿堂,但它却实施者扎实而全面的本科教育
不要以为布朗大学实施了如此自由而宽松的教学方式,就等于放弃了严格的学术性标准。其实,布朗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基础是非常扎实而深厚的。布朗大学为加强本科生教育,专门配备了如导师制等相应的制度措施。目前,布朗大学的师生比大致为1∶8,教师不仅注意传授知识,更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校推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