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收获美德之花.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收获美德之花.doc

德育,收获美德之花 四块甜蜜的糖果,四段智慧的话语,陶行知连续强化王友的闪光点,使批评教育的过程变成其改过自新的强大动力,令王友由惊疑、诧异、感动、流泪、直至悔悟自责。陶行知先生与学生的这段交流堪称一件教育的“艺术珍品”,值得从教者用心品鉴。原来,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第一功能不是教育,而是交往。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联系我们的教育,有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和学生谈心时,往往教师说得苦口婆心,学生听得心烦意乱,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的教师只是满足于自我的表达,是单向的训斥,而非有意的交心。面对后进或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透过错误发现真诚,发现善良,发现纯洁的心灵天空。交流时,教师的话语要少一份“理”,多一份“情”,添一份“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用“精神糖果”滋养学生的心田。 用“美好的体罚”为成长烙印 曾几何时,提到“体罚”,教师是避而远之。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早已为教育部明文禁止,公众舆论对于体罚学生事件一向持严厉批评态度,教育界也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有些教师变得不敢批评教育学生了。使得学生生活在一片赞赏之中,“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必须的,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但没有“惩”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那我们又该如何实施“体罚”,让“体罚”既尊重法规,又震撼心灵呢?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严师弗洛斯特的故事: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取下那块松木板子,比划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绝不容许任何人自欺欺人,这是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是浪费我的时间。我已不在年轻,陪不起——好吧,开始考试!”说着,她就拿起本书,随意的翻看着。我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于是不顾弗洛斯特的警告,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答案,我赶紧抄上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好不容易入睡,很快又被噩梦惊醒。早就听说,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都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料想对我的作弊一定是故意装聋作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与伊丽莎白自首。不料自首也未能得到弗洛斯特的宽恕,“你们能主动认错,我很高兴,说明你们有向善之心,但错误已铸,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弗洛斯特女士拿起了板子,我们惊恐万分。她吩咐我们各自伏在椅被上,“你们闭上眼睛,这个不是什么好看的戏。” “啪”的一声宣告惩罚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自己没挨打,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眼睛,只是开始哭叫起来。 “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我终于鼓起勇气:“请您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 几乎同时,我们睁开了眼睛,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打呀!” 什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而变化,愉快的结果加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愉快的结果被称为强化物,不愉快的结果被称为惩罚物。由此可见,赏识、表扬与惩罚、批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而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起地位与重要性是并驾齐驱的。其中,惩罚就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惩罚物”,以减弱其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使错误行为得以遏制,也就是布鲁纳的“负强化”。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惩戒”是必需的。在如何实施“惩戒”,运用“体罚”这个问题上,弗洛斯特给了教育者一个完美的答案。 两位作弊学生受到了弗洛斯特女士的“体罚”,肌肤虽无疼痛,心灵却得到洗礼。体罚可以变得“美好”,显露“智慧”,而学生在教师“美好”、“智慧”的体罚中经受磨砺,得到教化,学会成长。 用“师表范本”为学生榜样 黄克剑先生认为,被孩子们称作“老师”的人一举一动都在做着学生的范本,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模仿或评判着你。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超过他所授的知识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对知识的不停息地探索,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必须本着自己承载的“道”,在学生面前立起一道“人格的墙”(陶行知语),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从而阻止丑恶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以所言所行所信的真诚化育学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垂范。 物质社会,诱惑遍地。教育者如何坚守信念,保持恬淡,树立美德之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我想,如果你的人生追求是助人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