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二课《克己复礼》随堂练习.docVIP

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二课《克己复礼》随堂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二课《克己复礼》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解析 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希”通“稀”,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有事,弟子服其劳 C.有酒食,先生馔 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解析 D项“然后”古今同义。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为”。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C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D.临之以庄,则敬 解析 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A.是社稷之臣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曾是以为孝乎 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解析 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无可非议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项中“文”,完美;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先生”,年长者。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B ) A. B. C. D. 解析 A项“诸”,之乎/之于;B项“是”,均为代词,这;C项“于”,在/对于;D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www-2-1-cnjy-com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废弛 (2)新谷既升:登,谷物登场 (3)衣夫锦:穿 (4)期已久矣:太,甚 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译文: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钻火改用木料经过了一个轮回,满一年也就可以结束了。 (2)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译文:而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 (二)高考·模拟 (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 9.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1)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2)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 10.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答案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 孔子对待周礼的态度 礼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因此,它又必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