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及弘扬—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闽南小....docVIP

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及弘扬—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闽南小....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及弘扬—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闽南小....doc

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及弘扬—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闽南小... 2008年7月9日至2008年7月12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闽南小分队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以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及弘扬为课题,选取了泉州非物质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南音、提线木偶戏为调研对象,以查阅文献、访谈参观的形式对泉州非物质文化的现状及保护情况展开调查。 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享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泉州是有着浓厚民风民俗的古老城市。俗话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是泉州悠久文化历史的见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海峡东西岸的互动中,不但需要中华文化的支撑,也需要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支撑。保护闽南文化,对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尤为重要。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历史见证,是两岸人民亲和往来的纽带,也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 刚刚过去的“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是展示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契机,更是一场媒体的“盛宴”。那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和展出在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却屡屡遭遇观众的冷遇。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去欣赏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并继续让它们存活于自己的生活中?一位长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不由得大声疾呼:“没有观众,已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越来越‘贫瘠’。保护,不应只是传承人的责任,也不应只是政府的责任。而怎样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才促使我们选择这一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让更多人来了解家乡泉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家乡人民知道,有这么一些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在关心家乡文化,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活动激起家乡青年来重视家乡文化,身在异乡的我们能理解为何那些羁旅海外的游子,一旦他乡遇到讲闽南语的乡亲,无不热泪盈眶!彻夜促膝长谈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陶醉于浓郁的风土人情。因为不管走多远,我们的根都在泉州——我们的家乡。我们都以身为泉州人而自豪。 七月的每一个日子都是酷热难当,虽然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裳,但是我们依旧不厌其烦的辗转于泉州市的城镇乡村、大街小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有一种力量始终鼓舞着彼此,因为大家正为着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努力着。 7月5日至7月8日是我们的准备阶段,利用这几天我们在泉州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泉州非物质文化的文献,了解到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灿若群星,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积淀深厚,享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见证,是两岸人民亲和往来的纽带,也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泉州南音,是中国的古老乐种,其曲调、曲牌、记谱法、演唱法、读音等,保留着汉晋唐宋等时期的古乐古音和古乐器的特征,被专家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2年,泉州南音与梨园戏、木偶戏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南音不仅流传在闽南地区,而且流播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联系海内外同胞的精神纽带。泉州提线木偶戏源于汉朝,兴盛于唐宋,传承至今。先后到过4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屡获国内外大奖,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木偶艺术珍品”。高甲戏,被誉为“南海明珠”,是闽南地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一个剧种。高甲戏的丑角艺术丰富多彩,形成亦庄亦谐、以丑见美的独特风格。泉州地方戏曲的原创作品多次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奖、金狮奖等,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民间群众文化获得全国群星奖25枚奖牌,其中金牌7枚,名列前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我们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大概了解了泉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各种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几天的学习,为我们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我们选取了泉州非物质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南音、提线木偶戏做为调研对象,虽然对文化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我们这几个毛孩子来说,如何开展这一实践,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始终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在泉州刺桐花图书城我们小分队开了第一次讨论会,希望通过大家思维的碰撞来找到一些头绪。就在我们彷徨之际,傅孙义老作家出现在我们面前。和傅老师的相识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机缘,或者说是我们与文化的一次邂逅,一种缘分!和傅老师在泉州刺桐花图书城的偶然邂逅,促成了我们与泉州语言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出门遇贵人,是我们对于这次相识的感觉。于是我们的实践就在傅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我们先后走访了泉州文化局、泉州南音艺苑、泉州提线木偶剧团、一代木偶头雕刻大师江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