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6行政论文....doc
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6行政论文...
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
然而,除了那些近乎原教旨主义的神学考虑外,他还有社会学的理由。无论君主、议会还是人民代表所立之法,都不是真正的“宪法”,因为人类通过形成一定的秩序而得以群居,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先于一切文字的,更不用说法律了。以此观之,“社会契约论”的荒唐无稽是不言而喻的:契约或承诺的有效性,需要以人的遵守为前提,而具有这种遵纪守约意识的人,肯定已经生活在成熟的复杂社会里。丛林中的土著为建立某种所谓的社会契约而聚在一起,假如他们真的已经具有这种想法,那一定是某些社会观念——如相互守约、责任、义务和履行承诺——的产物。具备这些观念的人是不需要建立一个社会的,因为他们已经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说,社会无论如何也不是立法或契约的产物,它属于渺远不可知的远古。
那么,“宪法性法律”是如何发生的呢?透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再次见证迈斯特尔思想的复杂性。一方面,如同所有为绝对主义政体的辩护的人一样,他认定规范民众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只能来自君主的天赋权力。君主在认可这种权利时,甚至可以为维护其主权而耍权谋,搞暗箱操作,只在迫不得已时才把权利公之于众。然而另一方面,当迈斯斯特尔谈到这些权利的真正来源时,又遵循着欧洲法学中的另一个悠久的传统。规范公民权利的法律尽管需要得到君主的认可,然而那权利本身并不是由君主的法律所创设:“权利从来不是用成文的基本法培育出来的”,“拥有非凡权力的立法者本人,向来只是命人收集民众的习惯和性格中早已存在的材料。”因此,尚无自由意识的民族,也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维护自由的法律,而一个自由的国家,其“天赋政体”中便必定包含着一些与该国同样古老的自由萌芽。
可见,掌握立法权的人虽然能够颁布法律,却不能左右权利的发生,他的法律仅仅是在“宣布既有的权利”,并且经常是在出现问题时才会发生这种事情。为说明这一点,他再次采用了生物学的比喻:大树尚不歪斜,是不必给它外加扶持的;当它需要扶持时,肯定已经受到外力的破坏;人体如果生长顺利、体格强健,便不会操心于探查自身。只有当问题重重时,人们才会产生自我认知的强烈愿望。同理,假如一个国家的宪法性成文法陡增,那一定是因为此地的社会冲突增多和存在着毁灭的危险。只要看看成文宪法条款的简洁或繁复,便可判断一种宪政体制的优劣。
这种思想对于自由宪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天赋权利”(natural rights),不过是“自然正义”(natural right)的别称而已,它的存在或形成是源于一个共同体的自然演进过程。这意味着法律只能是“发现并公示”既有的权利。正是这种认识,使得法学家有理由断定,法律并非国家的创造,权利的来源已经决定了它先于国家,所以它是存在于国家之外的。因此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截然相反,崇尚法治的自由主义者历来强调,并不是国家把法律施行于人民,而是法律把由来已久的权利强加于国家,就如同把它强加于个人一样。换成我们熟悉的语言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种“天经地义”的民俗,从源头上说与“国家的意志”本无关联,而是在漫长的群体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这便是联邦党人把对宪政秩序的研究列入“政治考古学”的缘故,也是迈斯特尔大力推崇英国法律传统的理由,因为守护这一传统的人——如柯克、黑尔和布莱克斯通等——向来反对宪法的法典化。在他们看来,无所不包的法典编成之时,也就是能够不断发现正义的法律人,即布莱克斯通所说的“活着的神谕”,寿终正寝之日。 基于这种宪政绝非人力所能成就,它只能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观点,迈斯特尔向那些热衷于改造世界者发出的告诫,也与伯克如出一辙:“如果有人轻率从事,通过莽撞的改革来破除限制,则该民族就会丧失既有权利,更达不到追求的目的。因此……只能一点一滴、时刻小心、战战兢兢地进行改革。”为证明这一点,他向我们讲述了基督教的“宪政”为何能发育成一个普世教会;伟大的罗马制度中为何不存在具文载明的“权力制衡”条款;以及梭伦改革和斯巴达制度为何优劣分明:梭伦的改革造就了古代最脆弱的制度,使他的继承者得以大搞专制,雅典的盛世也就此告终。与此相反,斯巴达之所以拥有最具活力和持久的制度,是因为“那里什么也没写”。读到这里,我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子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七十三章)——我们的生机,仅在于我们还有自卑的能力。 五、结语 显然,作为一个权威主义者的迈斯特尔,向往的却是一个法省事简的古典社会。他对不成文宪法的赞颂,颇能让人联想起“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的道家智慧。在欲望和利益纠葛层出不穷的现代世界,这种理想也许显得太过天真了。但我们切不可把这些言论仅仅视为一种幼稚的怀旧病,因为在他有关宪政长成的秩序观中,包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