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图像和视频采集系统设计.doc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图像和视频采集系统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图像和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图像和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来源:深圳龙人计算机 发布者:Jenny 时间:2009-3-24 阅读:766次 一、系统平台上的硬件系统 本文使用的系统平台采用Samsung公司的处理器S3C2410.该处理器内部集成了ARM公司arm920T处理器核的32位微控制器,资源丰富,带独立的16KB的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LCD控制器、RAM控制器、NAND闪存控制器、3路UART、4路DMA、4路带PWM的Timer、并行I/O口、8路10位ADC、Touch Screen接口、I2C接口、I2S接口、2个USB接口控制器、2路SPI,主频最高可达203MHz.在处理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关的配置和扩展,平台配置了16MB 16位的Flash和64MB 32位的SDRAM.通过以太网控制器芯片DM9000E扩展了一个网口,另外引出了一个HOST USB接口。通过在USB接口上外接一个带USB口的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数据放入输入缓冲区中。然后,或者保存成文件的形式,或者运行移植到平台上的图像处理程序,对缓冲的图像数据直接进行相关处理,再保存并打成UDP包。最后,通过网络接口将图像发送到Internet上。本文只讨论其中视频采集部分的具体实现。 二、系统平台中的软件系统 1、 Linux与嵌入式系统 Linux具有内核小,效率高,源代码开放,内核直接提供网络支持等优点。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资源毕竟有限,因此不能直接把Linux作为操作系统,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通过配置内核、裁减shell和嵌入式C库对系统定制,使整个系统能够存放到容量较小的Flash中。Linux的动态模块加载,使Linux的裁减极为方便 ,高度模块化的部件使添加非常容易。正因为Linux的上述优点,在本文实现的平台上,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对Linux进行了定制的armlinux.它启用了MMU(内存管理单元),是针对支持MMU的处理器设计的。 2、开发环境的建立 绝大多数Linux的软件开发都以native方式进行,即本机开发、调试,本机运行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不适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因为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它没有足够的资源在本机(即嵌入式系统平台)运行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通常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采用交*编译调试的方式。交*编译调试环境建立在宿主机上,对应的开发板叫做目标板(即嵌入式arm2410系统)。 通常宿主机和目标板上的处理器不同,宿主机通常为Intel处理器,而目标板如图1所示为SAMSUNG S3C2410,所以程序需要使用针对处理器特点的编译器才能生成在相应平台上可运行的代码。GNU编译器提供这样的功能,在编译时,可以选择开发所需的宿主机和目标机,从而建立开发环境。在进行嵌入式开发前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把一台PC机作为宿主机开发机,并在其上安装指定的操作系统。对于嵌入式Linux,宿主机PC上应安装Linux系统。之后,在宿主机上建立交*编译调试的开发环境,开发环境的具体建立这里不细谈。本文采用移植性很强的C语言在宿主机上编写视频采集程序,再利用交*编译调试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