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修论文doc

工业园区市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文学院 师范一班 1101401009 周桐 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始终。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透过各种法 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2012年5月份,我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周围工业园区以及居民区进行了群众的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26日 调查范围:工业园区 调查对象:大学生,教职工,城市居民,乡镇居民,暂住人口,部分企业单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校园里和企业单位主要是发放问卷,校外如居民小区,小商品市场等则采取访谈方式。 问卷的内容与访谈内容相一致,主要有四个内容:怎么认识法律,是否遵守法律,如何运用法律,是否懂得利用法律维权。最后将问卷回收与进行访谈得到的结果进行整合,得出数据如下: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回收137份,有效问卷135份,将得到的数据整理,得出,被调查对象法律素质平均分为78.6分,大部分集中在70~85分数段,低于60分的占了8%,高于90分的占了4%,整体呈橄榄形分布,这说明大多数市民的法律素质都已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然而仍然存在少部分的“法盲”。具体分析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 认识法律的情况 通过这次的调查,不难发现,市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趋向成熟,85%的市民认为法律的最重要作用是保护公民的权利, 市民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维权。近六成的市民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经过20多年普法,一些基本的法制观念已在市民大脑中形成。对一些基本法制观念市民能作出正确判断。绝大多数市民知 道“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73%的市民不赞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8%的市民认为“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76%的市民不认可“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观点。宪法是根本大法的观念在市民心中日趋稳固,75%以上的市民认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73%以上的市民认为任何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市民能从法律意义上正确判断违法犯罪行为,懂得区分一般的违法与犯罪行为。其中对家庭暴 力、抚养赡养和债权纠纷及抢劫、杀人、绑架等一些媒体报道较多的违法犯罪行的认知率接近80%。 市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近90%的市民表示愿意学习法律知识,因为法律与工作、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对新闻媒体宣传法律知识感兴趣的高达95%。 二是否遵守法律 市民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较高。74%的市民表示愿意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公平正义的的,如果大家都不守法,社会就会混乱,这是市民法律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三、运用法律 认同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效手段,是市民运用法律的主要动因。八成市民运用法律的原因是认为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效手段;被逼无奈、忍无可忍才运用法律手段的比例只占两成。市民倾向于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到法院起诉和找有关部门解决是市民保护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选择比例都达到60%以上。在 解决与行政执法人员冲突问题上,80%的市民同样会选择采用法律途径;认倒霉、采用过激手段解决问题的只占8%,可以看出,多数市民已经具备了运用法律途 径解决问题的意识。 市民运用法律的能力提高较快。与市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如《土地管理法》、《婚姻法》、《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市民运用水平相对较高,市民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迅速提升。 4、权利义务观念 随着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工作以及媒体对以案说法的报道越来越多,市民的法律意识迅速觉醒,带动了市民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市民们不再是单纯的要求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95%的市民懂得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并认为义务的履行才能保障权利的行使,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二)法律知识薄弱制约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法律素质包括法律认知、法律遵守和法律运用,三个层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其中法律认知是基础,市民只有在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后,才能更好地遵 守和运用法律。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市民的法律素质总体达到70分,但是不同层面表现不均衡,其中法律遵守得分均值85分,法律运用得分均值83 分,市民法律认知得分最低,平均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