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甜酒酿111
中国农业大学2014-2015学年夏季学期
科技实践制作甜酒酿
实践内容: 制作甜酒酿
实践实践: 7月20日—7月23日
指导教师: 郑海涛
班级: 食品132
小组成员:赵明 曹凯 孙小钧 龚依静
李燕 雷雨娴 闫菊 刘文悦
甜酒酿
古之甜酒,无论以果实或以谷酿成,皆有滓汁浮沉及清浊之别。至唐代产之甜酒类,仍多含杂质,临饮时须经压榨过滤。甜酒,又称江米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由于它渗进了沸水,故又称“水酒”。这种农家自酿的糯米酒,味醇而香甜,少刺激性;饮量适当,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农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必用此酒。酿酒剩下的糟粕,再加上食盐混和后,叫“糟麻”。人们把它贮藏起来作为长期煮汤之用,亦有人把它和鲜鱼一起煮,味道极佳。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甜酒(Cordials)与利口酒(Liqueurs)意义相同,无论使用哪一种字词,一般美国人总认为甜酒的制成,其中须含2.5%以上的蔗糖或葡萄糖。
湖南有一种特产也叫甜酒是用糯米蒸熟加酒药子酿成,因甜蜜而故称。益阳一带盛行甜酒,民间在春节时大多用甜酒水待客。有贵重客人者,用甜酒加开水放糖煮沸后,再冲鸡蛋,俗称“甜酒茶”。寓意宾主之间关系甜蜜。桃江、安化一带每逢喜事接客,必备甜酒茶招待。
醪糟也叫酒酿、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比白酒还早,与白酒、黄酒一道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三大酒种,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
基本介绍
1.中国米酒的历史
米酒在古代被称为黄酒,直到如今在民间还习惯把米称为黄酒。黄酒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谷物酿造酒,相传有七千到一万年的历史。大概就是“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的年代,或者为“空乘秽饭,醢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的时代。著名的酿造学家方心芳先生认为:“仰韶文化前期(六、七千年前),天然曲蘖向人工曲蘖发展,这时谷物酿酒(黄酒)起源了。”多数史学家认为,传说中的神农氏炎帝和轩辕黄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谷物酿酒。照此说法,黄酒起源当有一万年之久。 中国黄酒在周朝以前,可算作初级阶段。当时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品种单调,生产量很小。像商朝只有醴和鬯,基本上是汁渣同吃,酒质混浊、淡甜、单薄苦涩,颜色自然亦称不上漂亮,固而流行范围也不会广泛,只能供皇宫贵族祭祀后饮用,供祭祀用。 到了东周和秦朝,提出了“唯酒无量,不及乱”的酒德问题。证明这个时期的生产量加大,广泛流入社会后,怕饮酒乱德,引起社会问题。因此一些管理者提出,饮酒是无法约定数量的,要劝导饮酒的人不要过量,以不乱性为度。可能这是最早提出的酒文化问题。 到了汉代,黄酒的酿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人们掌握了用曲技术,酿酒作坊迅速发展,酿造出更多更好的美酒佳酿。即古代饮用了几千年,通常所称的[酒]。因其主要原料是大米,所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谷部之四。
传统工艺比较繁琐,难以控制,所以通常酿出来的酒伴有些许悬浮物或是混浊沉淀。因此在现存文献提及酒时多有加上一个[浊]字。明代大文人杨慎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谈中。
但也有极少数酿酒师具有更高的技艺,酿出来的酒质清透,几乎无色或者微带淡黄色。酒味保持米香的同时更加浓烈,醇厚。是当时上流社会和上大夫们的最爱!李白有诗为证[金樽清酒斗十千]!足见当时优质米酒价格之昂贵了。
衰败原因
也正因为其生产工艺之复杂,技术要求之苛刻,所以在明末清初以后的文献中不再有清酒之说。也许在那时古代米酒生产工艺已经失传了。失传的原因很多,因为工艺的难以操控,人们开始大量生产经济利益更高存储更容易的蒸馏酒,也有纷乱的战祸加上天灾造成的大饥荒。稻谷都没了,酿酒何从谈起呢?于是乎传承了几千年的米酒逐渐走向没落。
米酒乃诗文之源泉!饮用米酒能带来适度的精神亢奋和微醺之意。古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往往借酒来催发一身才气达到艺术的巅峰!最有名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书圣醉写兰亭序!所以当米酒离开人们的酒盏,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也再鲜有才子佳作出现。米酒走下神坛的同时也带走了华夏文人的一身才华!
历史学界认为,蒸馏技术是在元朝由蒙古族自欧洲传入中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