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docVIP

《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方法指导】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   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各种制度和思想主张?   【方法提示】   对各种制度和思想主张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有三点:其一,是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包括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其二,掌握好评价的标准。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其三,注意表达的格式。如包括划分出不同阶段,归纳成不同的方面(肯定、否定)等。   具体表达模式:   模式一 判断功过并评价影响   (1)功过判断   (2)积极影响及史实依据(时间、地区、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及影响的具体表现);   (3)消极影响及史实依据(同上)。   模式二 开放性评价题   (1)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说明自己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具体写法同模式一)   【例题释疑】   例1 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影响?   答案要点: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功过不同。积极: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的思想出发点是正确的。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政策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就是一个典型 例子。消极: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例2 (1999·上海)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这两种看法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   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案要点:   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新兴人才的成长。   例3 (2001·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后,热月党领导的国民公会于1795年制定了宪法。宪法草案报告人在解释宪法的指导思想时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优秀人物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个别例外,优秀人物应该从下面这类人中去寻找: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由于他们拥有财产而过着优裕的生活,因而很有教养;这种教养使他们明智而有判断力,可以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一个由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秩序的国家,而由无产者统治的国家将陷入自然状态(按:即无政府状态)。”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