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职业健康管理培训摘要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经验法 类比法 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评价。经验法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受评价人员占有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可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结果客观、科学。 *不足之处是评价对象和类比企业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有可能不同。 二、油田常见职业病危 害分析 (一)、石油企业重点岗位职业病危害分析 (二)、常见石油产品、助剂的职业病危害 (三)、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特点 (一)石油企业重点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 石油钻井 石油测井 井下试油作业 采油作业 石油及天然气管道 石油机械加工 输气作业 输气作业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于站内各种动力噪声、各种有害气体。 削减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采取耳塞、耳罩及防护头盔保护听力。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尤其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石油及天然气管道 石油管道建设是石油工业管道输气、输油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管道焊接、管道防腐和管道探伤等工序。管道建设属于野外流动作业,具有流动性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紫外线、沥青、苯、甲苯、二甲苯、x射线、r射线等多种职业危害。 中国石油职业健康管理培训 职业健康管理培训 集输大队筹备组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PETROCHINACOALBEDMETHANECOMPANYLIMITED 油田生产是石油工业上游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承担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生产环节繁多,劳动条件特殊。 目前石油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是: ①粉尘: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尘等; ②毒物: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铬、酸、碱等; ③物理因素:噪声、射线、微波、振动、高频、高温等。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二、石油企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分析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 别与分析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是确定职业病危害场所和岗位、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最基本手段。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1、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 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等; 2、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3、防护设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缺乏安全防护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