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1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1
3.三大民族集团 2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夏商周) 2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5
(一)发展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 5
(二)成熟期 (隋、唐——南宋) 5
(三)衰落期 (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8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9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
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
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大型玉制龙,高26厘米,是我国发现的最早(5000年前)、最大的龙的形象。
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3.三大民族集团
在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开始形成三大民族集团:
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分为两支:一支是黄帝(姬姓),另一支是炎帝(姜姓)。以河南的仰韶文化为代表,是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的摇篮。
东夷集团:大致活动于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蚩尤、后羿属于这个集团。以山东的龙山文化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伏羲、女娲属于这个集团。以浙江的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源头。
在涿鹿之战中,黄帝、炎帝联军大败蚩尤;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经过对东夷集团的征战、对苗蛮集团的征战,华夏集团取得连续胜利,从而确立了华夏集团在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多元发生中的主流地位,对后世文化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
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夏朝的活动区域集中在豫西、晋南,这是夏人的大本营,后不断向东扩张。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地位最高的神是“帝”,其次是祖先神。
商人频繁举行祭祀,流行人祭和人殉。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商人”。商朝人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据《易经》记载:商朝人以牛马驾车、载货物到很远的地方。西周初年的周公就说过商朝遗民“奔走”从商,“牵牛车远服贾”。
历史学家童书业指出:“有人认为‘商人’的‘商’即是‘商代’的‘商’,其说法也不无道理”。如果此说成立,原来我们今天汉语中所说的“商人”,是由殷商时代“经商之人”而起的!汉语中的“商人”,原来与“商(代)人”有关。根据古代世界史上各国本族人往往不经商,而最早经商的多是外来人这一普遍事实,童书业在其后的考据中还发现,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古代其他各国的情况。譬如,到了周代,殷商的“商人”可能还具有非国民性质的待遇。据此,童书业先生推想到,“殷商人民长于‘经商’,‘商人’的商就是‘殷商’的商,周代的商人可能多是殷商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