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说如何读诗
一篇《锦瑟》解人难——话说如何读诗题目很大,要说的问题很多,为了说明的方便,把它缩小到《锦瑟》这个点。“一篇《锦瑟》解人难”,也许正因为“难”,所以解人也便特多。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我们从这里出发,对于破解如何读诗这个难题,也许会有好处。本文不是凑热闹参与解读,而是要研读前人和长辈们的解读,从他们的解读中学会读诗的基本方法。读这种做学问的解释,除长知识长见闻外,别有一种博大精深、心旷神怡的心智享受。我们在下面先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请你细细斟酌,想一想:我们的前人和长辈是怎样解读诗歌的?这些解读对我们鉴赏诗歌有什么启发?你是怎样赏读《锦瑟》的,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作,你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什么新的体会?1.怀人说:这是最早的一种解说,见于北宋刘攽《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清·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刘攽)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北宋学者)也。”明朝屠隆(字长卿)亦云:“义山尝通令狐楚之妾,名锦而善弹,故作以寄思。”这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善弹锦瑟,李商隐年少时在令狐家受学,曾与“锦瑟”相爱,后无果而终。《锦瑟》就是怀念这段恋情。从李商隐的身世来看,这种说法有它的合理性,但却未见有什么依据,可能是人们的一种猜测,而最大的缺陷是,对中间四句的具体涵义难以圆说。2.咏瑟说:此说代表人物是苏轼。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记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苏轼的意思是: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栩栩,自得之貌,是奏出使人感到舒适的音调。望帝化为杜鹃鸟,他的悲哀托杜鹃啼鸣,是弹奏出哀怨的音调。南海外有鲛人,他的眼泪化为珠,指音调像珠的清圆。蓝田出玉,比喻音调像玉的和润。苏轼之说在宋朝影响很大,清·王清臣、陆贻典在《唐诗鼓吹笺注》中说:“自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此说诗家多奉为指南。”但这个说法也受人质疑,诚如王、陆二人指出:一、以分配中两联,固自相合。但首尾两联“则又何解以处此?”二、“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特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3.悼亡说:最早启示此诗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明末清初的钱龙惕。他在《玉溪生诗笺》笺《锦瑟》云:“义山《房中曲》有‘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之句,此诗落句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有所指,未可知也。”后来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笺注》采录钱氏笺并指出:“此诗寓意略同”于《房中曲》,“此悼亡诗也”。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对此进行了全面阐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丧妻)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李义山诗集》评语)朱彝尊的解读将题目“锦瑟”与所悼亡妻平日“善弹此”结合起来,从而比较顺理成章地得出首联是“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的结论。这个说法之所以有较强说服力,还在于:一、李商隐开成三年(838)二十七岁娶王茂元女儿为妻,两人感情笃深。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二、王氏善弹锦瑟。这有李商隐的诗句为证:除《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二句外,《寓目》(系忆内诗)有“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同样可以作为其妻善弹瑟的证明。正因为如此,所以此说一出,即为当时多数学者接受。但朱氏“断弦”的说法有望文生义之嫌。李商隐开成三年与王氏结婚至大中五年王氏去世,夫妇共同生活的时间首尾十四年。如果王氏年二十五岁而殁,开成三年结婚时王氏才十二岁,这种可能性极小。而其他六句的解说,也有牵强支离之处,无法将“悼亡”与中间两联所用的典故、所构成的象征境界很好地契合。4.自伤说:最早提出此说的当属金代诗人元好问,他《论诗三十绝句》(十二)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指李商隐诗)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注解)。”元好问认为此诗主旨是“怨华年”,诗人借《锦瑟》这首诗来寄托他的华年之思、身世之悲。他的一生心事,都寄寓在这如杜鹃泣血般哀怨悲惋的诗作中,可惜后人没有作出正确的解读。但元好问的说法并未引起诗坛重视,直至清朝著名学者何焯才对此作出详细解读:“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