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论文终极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概论论文终极版

论文题目: 论古代文人生死主题 ------以屈原、庄子、竹林七贤为例 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11级 班级:2班 学号:20113001204 姓名:边培文 论古代文人生死主题 ------以屈原、庄子、竹林七贤为例 摘要 春风得意随君侧,寂寞梧桐深雨时。尘网一张千千结,不解落花与流水。本论文,结合儒家提倡的“知人论世”说,针对中国从古至今讨论已久的“古代文人生死主题”,以屈子、庄子以及竹林七贤的生死观为例,说明不同生死的表现及其原因。 关键词 屈子 庄子 逍遥游 竹林七贤饮酒说 玄心 信仰 甲骨文字中反映的祭祀祈福、避灾求雨的信息透露出远古洪荒时先民的生命体验;《诗经》中“蜉蝣掘阅,麻衣如雪”的决绝,“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清洁(《离骚》),“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的徘徊惆怅,“不毕辞而赴渊兮,惜雍君之不识”的寒心绝望(《惜往日》)。屈子极力求生,妆点“香草”,寻觅“美人”,谁知人世无情,只能“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谨之朗朗”(《离骚》),生死抉择,矛盾心理的斗争,在先秦楚地,伴随着巫文化的熏陶浸染,一场“生死恋”在屈子身上上演。“及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子自再放江南时,而死志始决。其后之沉渊而死者,盖亦先有彭咸之志而又符合其迹者也②”。中国士大夫,向来信奉孟子之语:“轻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实在屈子面前经不起推敲,达,意味着攀权富贵;穷,意味着孤独执着,独采兰草。屈子自命不凡,帝高阳之后,系万千抱负于楚王一身, 高风险的付出换来了惨不忍睹的结束。他“牢骚”满腹,凄凉孤苦。“当个体生命具有某种情节时,就会沉醉于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似乎有了一种瘾③”,屈子瘾于修心养性,洁身自好;瘾于祛除邪佞,万里飘香;瘾于觅得在水一方的“美人”,弹奏一支“石破天惊逗秋雨”,换个新天地。而屈子自身,劳心苦思,不能自已,屈子的心灵,人格,赤裸裸低揭开给人看,中国有“诗缘情”说,在屈子作品中,我们发现:他太真情、深情、重情、钟情,其本身具备多愁善感的气质,我们看不到“人格面具”,这便是他最致命的“缺点”,在加上外界风雨飘摇,屈子唯有不闻渔夫言,葬身江底,让全身变得清爽干净,一尘不染,灵魂才能凤凰涅槃式的与彭咸相依,到达“美政”实现的国度,士大夫的尊严方可保全。 “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也就不成为哲学了④” 如果说屈原的死,是内在的生命特性与“美政”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加之于外在时局的干扰,那么庄子的生死观,更倾向于内化,一种内在修炼的显露。战乱频仍,时局动荡。庄子的生死观首先立足于解决人生困境,和其他诸子思想不同,庄子重在为人类寻找一个终身的解决社会和生命困境的法门。其一,弃功名、利禄;其二,等生死,达观于世。“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齐物论》),悲哀最大不识形体消散,而在于精神随之涣散。安之若命,其妻死,初痛哭流涕,转而鼓盆而歌,问及缘由,气不曾灭也。在庄子眼中,无谓生死,生,气依之形体;死,气化归宇宙,只是生命形体异样罢了。“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宗师》),其语所道正是如此。道家思想的飘渺幽深,超脱与旷达,只是其表象。无为而无所不为,青春年少,恰是建功立业好时节,中国士大夫情牵于此,鸢飞戾天、经纶事务者不在少数,道家思想强调的是一种无为乐道、无为保全法。“楚之南冥灵,上古大椿,而今彭祖之长寿”,是庄子推行其逍遥无为保身的工具。庄子是对时局心灰意冷后针对其生命初醒、文化自觉意识萌发的情况下,对人类生死的一种探索与考究。“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庄子对时局的不满,对政治格局的不屑。烽火三月,社会结构的不合理,睹后,庄子便寻求救万民于水火的方法。“无为乎彷徨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无为是庄子生死观的核心精神,无为自在逍遥,逍遥外在显露之色,无为内在引导之根,生死无虑的人间世的现实正是庄子生死观的逻辑起点,“我们不得不说,恰是苦难时代之熔炉炼出了那剂平静心灵的丹药⑤”庄子的生死观,是一种生命遭受巨大挫折后选择隐遁的结果。是一种被动地适应时局的哲学思想。 和庄子面对生死的逍遥,从容相比,魏晋时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潇洒是复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七贤之意与之比较,更为复杂。生似白驹过隙,故纵情于酒香山水间,享现世繁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折戟沉沙,金戈铁马,奸邪当道,乱世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12y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