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课件2
●白居易一生虽多为官,但很不顺利,总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应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2) 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关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 。 (3)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主张诗歌要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二、背景介绍 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歌传》。 当时长安歌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关 于 杨 贵 妃 杨贵妃(公元719—756),名玉环,杨玄琰之女,祖籍灵宝,少随叔父玄珪迁徒蒲州(在今山西省),跟叔父长大。杨玉环被召入宫时,身着道士服饰,号太真。 太真天生丽质,能歌善舞,通晓音律,智算过人,善于奉迎,深得玄宗宠悦。 天宝初(公元742年)册立为贵妃。杨玉环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一并封为国夫人:大姐封韩国,三姐封虢国,八姐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廷,势倾天下。其父杨玄琰累赠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父杨玄珪赠光禄卿。 (一)贪色误国: 重色——求色——得色——迷色 (二)生离死别: 叛乱——兵谏——玉陨——苦思 (三)人神苦恋: 招魂——重逢——表情——盟誓 思考回答: (一)1、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2、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二)1、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三)1、诗歌的题目是”长恨“,为什么恨? (1)讽喻说: 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2)爱情说: 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 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 情。 (3)双重主题说 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倾。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从政治角度看:一个是荒淫误国的皇帝,一个是娇媚侍宠的贵妃。从爱情角度看:一个是爱情专一的男子,一个是忠贞爱情的女子。 * * 一﹒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逝世已经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因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他是中唐重要诗人,前期与元稹、后期与刘禹锡结为诗友,唱和酬答,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 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杨玉环得宠专房,身封贵妃,亲族也跟着沾光,正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激化了矛盾,天宝十四年(755年)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诛杨氏,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携杨玉环仓惶出逃,西行四川,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能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唐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李隆基(685年八月初五—762年四月初五),唐朝第7位皇帝,汉族,政治家,音乐家。唐太宗曾孙,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 关 于 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