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沧海静如水,情系一枝梅
沧海静如水,情系一枝梅
——以“梅”浅析李清照词前后期词风不同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词作家,其咏梅词一方面呈现出宋代梅文化的民俗状况和文人的嗜雅风尚,使咏梅成为表现女性情怀与抒发今昔身世之感、。另一方面,从梅的背后隐喻到宋王朝由“清明河上图”一度的繁荣昌盛到“徽、钦二帝被掳”之耻辱。词人在她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出家国之思的前期后期不同的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 宋代 前期 后期 梅 愁
二月春风疑不到天涯,雨打窗前瘦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雨水”的日子里,夜深人静。突然之间那一声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沉睡中的我,静谧中听到窗外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此情此景无端的使我想起了李清照,就再也无法入睡,是啊!多少商时风、唐时雨成就了“一代之文学”。想起李清照,亦想起宋朝时也是这样的风和雨,李清照以她细腻的感伤情怀道一声:“应是绿肥红瘦”!诗人啊,你可知多年后也有人映着春秋的风雨在读你?
仰慕李清照久矣!
李清照 (1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作品虽说流传下来的不多,这些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长河里一艘不能忽视的帆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综观有关李清照的记载,易安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期。这点已达成共识。前期生活美满,其词多描绘她少女,少妇时期的悠游闲适和闺情相思。或摹写少女天真动人的烂漫,或陶醉于优美的大自然,或表现夫妇爱情生活的甜蜜与苦涩,音韵优美。靖康南渡后,她连遭国破家亡,丈夫病死、金石书画被盗等灾难,由一个贵妇跌入流亡难民的行列。她用血泪写下的词章,凄楚忧伤,反映出动乱、社会衰败沉积在内心的凄苦。(1)
前期:天真烂漫、闺情春愁 琴瑟相和
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诗明白如话,朗朗上口,字里行间仿佛听灯影船桨里蛙声一片的活泼画面,此情、此景、此词正如前人所云:“横竖都是烂漫。”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也难怪历代诗话评论家说:“短幅中藏无限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问极有情,答曰‘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2)
另一首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时间暮秋、地点水上,载‘兰舟’之水、飘零之‘花’虽身有不食人间烟火之芬芳,却也有满腹闲愁,此处虽有一瓢之水,却也不能解一滴相思之渴,成群的大雁啊,告诉我何时月满西楼?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则是,阅读清照词,映入眼帘尽是“梅”有青梅、有江梅、寒梅、红梅……还有那未提只字全篇尽是那绽放在宋代岁月里的“梅”。 李清照特别喜欢梅花的,在她现存的似可确证的47首词中,咏梅的便有八九首,几占五分之一。植梅兴于唐代,至宋代形成高潮。《全唐诗》中有咏梅诗102首,多作于中唐以后。刘庭琦《奉和圣制瑞雪篇》:“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说明植梅在唐代已兴起。至宋,此风更盛,植梅技艺提高,花色品种也显著增多。南宋范成大《梅谱》记录了江浙一带植梅的盛况,并录梅品12种,其序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 咏物诗词须有性情、有寄托,李清照咏梅词可谓是创作的典范。
李清照前期咏梅词由于阅历还浅,思想也单纯,因此多为一般的借物抒怀,表达的基本是青春女子共有的情思
《玉楼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