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善于创新的画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善于创新的画家.

明代善于创新的画家——张宏 明代画家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皴染结合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下表对张宏的简介: 中文名: 张宏 别名: 字君度,号鹤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577年 逝世日期: 1658年后 职业: 明代著名画家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人山水画 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并加以创新 师自然造化,重视写生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代表作品: 《西山爽气图》《延陵挂剑图》《杂技游戏图》《浮岚暖翠图》 张宏开启写生主义之先河,是《明画录》所记载的“张宏,重写生,师法自然。”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在明朝那个封建时代,写生可被看做是另类了,甚至还会遭到一些守旧画家的反对。在当时南方很多画派都是“闭门造车”一味的临摹古人,有的干脆直接把古人的画作拆开重新拼装,东拉一座山,西取一棵树,拼凑起来当做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时候张宏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才思,深深地感觉到了传统书画技法的陈旧与落后,于是就不顾同门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绘画创新的大旗,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按现在的话说,张宏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作画严谨中不失洒脱,工整中不乏自然。小桥流水亦有大气磅礴之感,崇山峻岭又显亭台婉约。从他所绘的《青绿山水图》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的山水之韵。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此图就是张宏在师自然造化创作文人山水画的时期所作。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此画构图深远壮阔,笔法苍劲古拙,墨法苍润,格调苍劲秀雅,布局含蓄谨严。 画中峰恋挺秀,烟雾弥漫,云光翠影,意境清新。岩头水边,古树丛生。一隐士临溪席地而坐,仰视对山飞泉,一仆捧物而来。人物勾勒简明,形神兼备,用笔简中见工,色彩清丽,乃文人山水画之极品也。 《青绿山水图》 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 一般理念认为中国山水之描写理想山水,而不表现特定实景。实际上山水画可说是根源对特定地方实景的描写。实际上,山水画可说是根源于特定地方实景的描绘的,而且是在经过了几世纪以后,才在五代和宋代的大师手中,一遍而为体现宇宙宏观主题。对于后世的画家而言,不管他们是刻意或是无意识的选择以形式写心中的山水——“心”者,指的乃是经过文化陶冶或甚至与传统的心——来取代对客观山水的描绘,这成为了一种他们可可遵循的模式。张宏的真景山水一开始便以重要方式,却打破了这种模式。他选择的景致并不一定列在当地名胜指南中,而他作画的方式也愈有推翻成规之势。张宏的《石屑山图》此图构图遵循我们所熟悉的吴派构图形式,围绕一条河谷发展。在视觉上,远处的树丛雨竹林,也和其背景融为一片,并非按照历来中国人的画法,以一丛丛样式化的固定造型列植在山腰间。 他的另一副画《栖霞山图》以浓密如萍的数遮掩了其下山腰的轮廓,更进一步滴违反了中国人观画时心里期望。而在这里,观画者必须先穿过树丛方能找到通往寺庙的道路。他在题款中写道:“甲戌初冬,明止挈游栖霞,冒雨登眺,情况颇饶,归而图此。” 张宏绘画时也运用了极具创意的斜景与截景构图,营造出俯视花园庭院时,得以窥视受遮蔽空间之内部的视效。通过以下几幅图可以看出,张宏对西洋画也有一定的熟悉度;他能从西洋画中撷取合与其目的元素,同时却又不需放弃对自己或对中国画的认同;他不断尝试在作品中捕捉表现世界,希望能找到新法,再造视觉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