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研究
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研究
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研究
自中国电影产生以来,各个时期的影片均具有不同的时代风貌,但它们却共同呈现着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开始在动荡的时局中艰难发展,对传统戏剧和古典小说的改编成为中国电影产生之初的主流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逐渐踏上了发展的正轨,展现工农兵生活的电影成为主流,更加关注影片对民族精神的诠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乘风破浪,在题材层面逐步丰富,在叙事技巧层面更深程度地自本土文艺中汲取养分,在国内外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数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终于走出国门,在世界影坛刮起了阵阵“中国风”,而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正是中国电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立足于对中国电影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的了解分析,就中国电影对社会生活的言说、对民族精神的诠释及对本土文艺的借鉴三个方面,对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进行研究。
二、中国电影对社会生活的言说
在中国电影产生之初,封建社会余温尚存,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电影这种在中国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封建思想进行了批判。可以说,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影坛,《玉梨魂》《难夫难妻》等批判封建主义的影片成为主流。在这些影片中,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迫成为被抨击的主要对象。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日冲突不断升级,展现民族抗争的主题替代了反封建主义主题,成为中国影坛之主流,《渔光曲》《十字街头》《姊妹花》《马路天使》等影片均展现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侵略的故事。当战火硝烟在中国大地散去,中国电影的题材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拓展,《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旗谱》等书写工农兵生活的影片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观影热情,电影也逐步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1]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数十年的积淀后,终于厚积薄发,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题材的选择也不再单纯地服务于时代主流,而是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著名导演谢晋在《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等影片中塑造了许多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性之美、中华民族之美,这种寓教于乐的创作方式使谢晋的影片具有积极向上的叙事风格,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的观影者。随后登上中国影坛的谢飞等导演则在延续人性之思的基础上,通过镜头对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影片《香魂女》《本命年》等影片中,导演均借主人公之眼对处于变革中的整个中国社会进行观察与反思,与上述影片相似的同时期影片还有《沙鸥》《苦恼人的笑》等。[2]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矛盾不断爆发,展现社会症结并批判其背后的民族劣根性的影片也随之丰富,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等影片均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影片在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对封建社会残留的道德观念、生活习俗等进行了批判。同时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群体也深受寻根文学、乡土文学、反思文学等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将拍摄的焦点定位于改革中的农村和城市及生活在其中的民众群像,在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包括法律、道德、经济、文化在内的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以夏刚为代表的许多导演均着眼于这种变迁,拍摄了《你好,太平洋》《商界》等展现新时期都市生活的影片,叙述了在改革浪潮中奋勇拼搏的民众群像,城市中的个体与群体生活状态、内心世界在这些影片中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新时期以来,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喜盈门》《老井》《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泥鳅也是鱼》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影片书写了一代或几代农民的奋斗史,其中既有展现民族精神的史诗性创作,也有着眼于农民生存状态、家庭生活、理想信念等生活细节的影片,获得了观众和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好评。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言说一直从未脱离国家的发展步伐,每一时期的影片因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言说主流,从反封建到反侵略,从建设国家到社会发展,无论是着眼于民族命运还是个体生活的影片,均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这无疑成为中国电影拥有独立美学品格的坚实基础。
三、中国电影对民族精神的诠释
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均体现着一定的文化背景,承载着民族历史与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孕育了包括爱国、敬老、奉献、真诚、坚忍在内的许多传统美德,中国电影自产生、发展以来,就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影片《老井》就讲述了一个农民带领村民打井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坚忍,影片主人公孙旺泉生活在贫困的山区农村,太行山独特的地形和当地贫困的生活条件使打井成为村民们历代生活中的难题,面对着祖辈们为打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doc
- 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doc
- 中国古代法制特点及廉政制度之浅谈.doc
-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doc
-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doc
- 中国古文化中的天命思想.doc
-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教学的电化教育探索.doc
- 中国后WTO时代角色.doc
- 中国同性爱者、同性性行为者和相关女性群体人口数值估测.doc
-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doc
- DB34_T2162-2014_猪沙门氏菌病防治技术规程_安徽省.pdf
- DB34_T2170-2014_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pdf
- DB34_T2153-2024_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规范_安徽省.pdf
- DB34_T2211-2014_农业投入品溯源信息规范_安徽省.pdf
- DB34_T2289-2021_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_安徽省.pdf
- DB34_T2265-2014_窖泥中腐殖质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法_安徽省.pdf
- DB34_T2196-2014_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_安徽省.pdf
- DB34_T2254-2014_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_安徽省.pdf
- 基于灵活性需求的能源系统协同规划方法.docx
- 注意力协同与对比学习:跨模态突发事件识别新方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