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项特别审判程序。 特殊程序,不是必经程序,只适用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又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 审判监督程序不同于审判监督 审判监督程序不同于第二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不同于死刑复核程序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一)审判监督程序是使刑罚权得以正确行使的可靠保障。 (二)审判监督程序有利于实现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 (三)审判监督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审判监督程序有利于消除人民对审判机关的不良看法,维护审判机关的威严,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利于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最终有利于人民生活。 第二节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及其审查处理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 三、对申诉的受理和审查处理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的议案 3、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4、司法机关通过办案或者复查案件对错案的发现 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对于生效裁判反映的意见 二、申诉的法律效力和申诉的理由 (一)申诉的法律效力 申诉不能停止对原裁判的执行 (二)申诉的理由 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有错误的 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三、对申诉的受理和审查处理 (一)对申诉的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审查申诉案件,一般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进行。 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的,如果未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上级人民法院可以转交该人民法院审查,并告知申诉人;如果属于案情疑难、复杂、重大的,或者已由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后当事人仍坚持申诉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审查,下级人民法院也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二)对申诉的审查处理 1、人民法院受理申诉后,经审查具有《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重新审判;对不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应当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书面通知驳回。申诉人对驳回仍然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样认为申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予以驳回。经两级人民法院处理后又提出申诉的,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可以不再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申诉后,应当在3个月内作出决定,至迟不得超过6个月。 2、人民检察院对受理的申诉审查后,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需要提出抗诉的,由控告申诉部门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如果决定提出抗诉的,由审查起诉部门出庭支持抗诉。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一)认定事实确有错误 1、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主要事实有明显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 2、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主要事实或重大情节不清;案内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不足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或重大情节; 3、在证据不确实、不充分的情况下,据以认定的事实明显错误; 4、发现了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的事实是错误的新证据、新事实。 (二)适用法律有错误 1、适用法律不当是指错用了法律、法规,错引用了法律条款,或者定罪量刑违反了政策原则。 2、定性定罪错误是指混淆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羊水栓塞护理措施.pptx VIP
- 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docx VIP
- 2025年粤东西北教师全员轮训心得体会2篇.doc VIP
- TCRHA-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pdf VIP
- 中联W6015-8A塔吊说明书操作手册.pdf VIP
- 过滤材料和部件市场前景预测与技术创新策略研究报告.pdf
-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降低.pptx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物理答案.pdf VIP
- 华为HCIE-CloudServiceSolutionsArchitect云服务练习试题.doc
- 8.27-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8月底开学摸底考试题及答案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底开学摸底考英语答案 1.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