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朱子文化电子参考教材 小 学 读 本 尤溪县教育局编 编者的话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是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过去的近800年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到整个东亚地区,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朱熹的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永恒的启迪、借鉴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尤溪县是朱熹的诞生地和他童年生活的地方,作为朱熹故里的儿童、少年应当对朱熹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丰富的思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为此,根据尤溪县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小学阶段知道朱熹的生平、了解朱熹励志方面的故事、会背10首以上朱熹的诗词等要求,我们缉选了一些有关朱熹的传说及其生平的部分事迹编写成这本书,以帮助同学们初略地认识朱熹,了解他的为人处事的思想品质。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肯定会有诸多不妥之处,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 2007年8月 目 录 一、朱熹故事 1.美丽的传说 2.重教遗风传自昔 3.朱子问天 4.投靠五夫名师 5.祝夫人煮莲教子 6.为母守墓 7.社仓之法 8.鹅湖之会 9.首创“会讲” 10.朱熹的治家之本 11.严惩贪官 12.安贫乐道的朱熹 13.硕果辉煌 14.遵纪守法正直做人 15.尊老 敬贤 爱幼 16.就餐要斯文 17.读书要专心 18.为学之序 19.朱熹论知行关系 20.重教兴学的朱熹 二、朱熹诗词 21.劝学 22.春日 23.观书有感 24.苦雨 25.九思 26.庚申立春前一日 27.示四弟 28.九月九日登天湖 29.闻蛙 30.分水铺续赵仲缜留题 1.朱熹的传说 朱熹是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诞生于公元1130年农历9月15日中午,出生在尤溪县城关水南的郑安道义斋。相传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郑安道家对面城北的文山与背后的公山同时起火,山火熄灭之后,露出的山形呈“文公”二字。朱熹的父亲朱松惊咋道:“此喜火祥兆也。”意思是说这场大火预兆着一个吉祥的事情即将发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哇哇坠地了,朱松就用“喜”、“火”二字合并为这个刚出世的孩子取名“熹”。 无独有偶,在朱熹的祖籍地江西婺(wǜ)源县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朱熹出世的前三天,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经久不散,似乎预示着“紫阳先生”的降临。后来人们把这口古井叫“彩虹井”。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对朱熹出生时,天生异象的传说,难免有后人的牵强附会,不足为信。但朱熹天资聪颖,一生勤奋好学,对各种知识和不同的学术观点都认真学习,兼容并蓄,并潜心研究,才是他最终成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的原因。尤溪人民习惯上称朱熹为朱文公,那是在朱熹去世后8年,皇帝为了彰显他的学术成就追授他的溢号“文”而来的,称朱熹为紫阳先生,那是因朱熹的先祖在安徽省徽州[后改歙(shè)县]的黄墩居住了近30年,因徽州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了铭记先祖的来源,所以朱熹在他的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这才是“紫阳先生”名称的真正由来。 2. 重教遗风传自昔 朱熹认为“读书是起家之本”。他不仅自己终生好学不倦,同时还极力提倡民众读书,劝告老百姓送子上学,接受教育。他的重学、兴教思想给尤溪人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尤溪人民兴教、办学的历史悠久,从开始办学宫至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南宋时期,受朱熹倡办书院的影响,尤溪人民把他出生的房子改造创办成南溪书院。之后又先后在县城创办了镇山书院、荆川书院、天池书院、开山书院。在农村有不少或由乡村,或由宗族,或由几户有子女念书的人家联合办的社学、私塾。送子女读书,在当时就己蔚然成风。 清朝末年,提倡办新学时,尤溪县的开山书院于1905年改为尤溪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她就是现在尤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镇山书院也于1906年改办成县立正山小学堂。这以后,尤溪县城内还陆续创办了多所公立和私立小学。到了1932年,全县有小学41所,在校学生2284人,私塾86所,学生千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尤溪全县己有小学69所,私塾只剩下19所,其余的己逐步被小学替代。 现在每走进一个乡、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尽管有些乡村还不很富裕,但广大乡村干部和群众仍克服重重困难,筹措办学资金,添置教学器材,尽量为学校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纷纷捐资助学,不少乡(镇)村,制定有奖励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办法,鼓励老师精心教学,学生勤奋学习。先后有溪尾中学设立“梁允榜奖助学金”,尤二中筹措了12万元成立“尤二中教学奖励基金”,洋中镇早年到台湾现定居在台湾的乡贤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