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教案 6.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土司制度在南方地区的兴衰 土司制度的渊源 土司的设置,“在于羁縻” 秦朝:“道” 汉朝:郡、属国都尉(边境的郡)、县 唐代:羁縻府州县制 宋代:土官制度 土司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衰落 土司制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土司制度创建初期(元代) (二)土司制度完善时期(明代) (三)土司制度衰落时期(清代) (一)土司制度创建时期(元代) 忽必烈:在招降地区皆授原民族的首领官职,通为世袭,为元初实行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统治内容: 第一,设立各种土司职务。 第二,任用各民族中的豪酋为各级土司土官。 第三,规定了土司的义务。 朝贡、纳赋 第四,规定了土官的信物、承袭、升迁、惩罚的制度。 (二)土司制度完善时期(明朝) 土司制度内容: 1.土司地区的分布 2.土司的官衔 武职、文职 3.土司信物与俸禄 4.朝贡与差发 5.承袭 6.升迁与惩罚 7.对士兵的征调 (三)土司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清朝) 经历改土归流后的土司制度变化: 一是原有大土司和接近内地的土司都改设流官,变为流官统治地区; 二是原来土司较多的湖广地区几乎没有土司; 三是增加了更多的小土司,即土目、土百户、土千总等小土司。 土司制度的影响 (一)土司制度的积极影响 第一,暂时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第二,促进了南方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第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五,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斗争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土司制度的消极影响 第一,造成土司之间、民族之间的隔阂。 第二,土司制度在后期阻碍了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由于土司制度固有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造成各土司各自为政,致使土司地区原有的落后社会残余长期存在,形成各土司之间的“闭关锁国”,与外界缺乏应有的联系,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传入受到了限制,使土民长期认识不到土司统治剥削的实质,从而使适应土司制度的奴隶制和农奴制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土司制度的崩溃和改土归流 条件: 首先是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这就要求改变落后的封建领主制发展和确立封建地主制; 其次是封建中央王朝也想要通过改土归流以便对边远地区和土司统治地区实行直接的统治; 再次是封建中央王朝经过几个世纪与土司的斗争,实际上已取得了对不少土司的支配地位,并通过派遣“佐贰”、掌握承审权和对土司的各种限制,已将土司的权力大大削弱,为改土归流扫除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明清封建中央王朝的势力已经强大到足以对付那些不接受改土归流土司的反抗,因此明清王朝便利用土司地区人民群众反抗土司统治的机会,逐步实行有计划的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的经过 机会与借口: (1)当地各民族起来反抗,被镇压后借机改流; (2)土司犯罪或叛乱被镇压后改流; (3)土司宗族争袭时被改流; (4)土司侵掠邻境被镇压后改流; (5)以不系世袭为由改流; (6)土司绝嗣后无人承袭而改流; (7)土民请求改流; (8)土司自请改流; (9)以新建州县或划州并县为由而改流。 (一)明朝改土归流的经过 明朝中叶 在贵州地区的改土归流是从1413年(永乐十一年)开始 明朝在四川的改土归流是从弘治年间(1488—1505)开始 明朝在云南的改土归流是从正统年间(1436—1449)开始 明代在广西改流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 (二)清朝改土归流的经过 1. 初期阶段。从清初到1725年(雍正三年) 2. 高潮阶段。1726年(雍正四年)—1731年(雍正九年) 武力改流 土司主动请求改流 以土司因互相仇杀,互争不息而改流 3. 改流的末期阶段。从1732年(雍正十年)经乾隆最后到清朝末年的宣统年间 4. 改流对土司的善后处理 一为改设流官 一为对被废土司的善后安置 改流的目的和影响 目的有三: (1)在政治上废除土司的统治,打破土司分散割据的局面; (2)经济上在土司地区实行科田纳粮,变土司对土民的剥削为中央王朝直接进行粮赋的剥削,以增加经济收入; (3)军事上解除土司的武装和收缴土司的武器,以防止地方人民的反抗,加强对地方的直接军事控制。 最终目的就是要对土司统治的各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的统治。 影响有四: 第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革除了一些旧制陋规。 第三,促进了原土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促进了土司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评价: 改流是土司统治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一次大变革。就经济变革来讲,改流以后,一些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取得了主导的地位,一些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则由此而发展起来。再就政治改革而言,土司统治时期,各民族中还分别存在着封建领主、奴隶主的地方政权,中央王朝只能通过各民族中的领主、奴隶主实行间接的统治,改流后领主、奴隶主政权皆被废除,而代之以流官政权实行直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