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祝氏人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水祝氏人物

以下资料选自《莲都历史人物》.莲都即旧丽水县 官桥祝氏代有贤能 五代(907--960)初,信安(今广东高要市)人祝寔(字茂之)任处州判官,遂举家迁居丽水县官桥里(今莲都区联城镇官桥村)。从此,祝氏在此繁衍生息,以孝治族,以儒传家,历代贤能辈出。祝寔92岁卒,墓葬宣慈乡(今曳岭)杉坑之原。祝寔生二子,长子祝缜,官至中奉大夫;次子祝坦,为兵部侍郎,赠紫金光禄大夫、司徒、河南郡公。孙祝儒,官封朝议大夫。后世子孙屡有贤能者,如宋绍圣(1094--1097)进士、建州司理参军祝敞;武学教谕祝天佑;盂县主簿祝公明;祖孙三代历官处州的祝公亮、祝彦方、祝金;父子均以孝载入国史的祝大昌、祝昆等等。在此略选几位作些介绍。 祝公明父子以身许国 祝公明(?--1127),北宋丽水县官桥人。官授河北太原府盂县(今山西曲阳县东北)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靖康元年(1126)秋,金兵南侵,真定(今河北正定)等重镇相继失守,太原数十万军民顽强抵抗,坚持了250余日,外援不至,城中断粮,死伤十之八九,太原陷落。接着金兵侵犯河东各州县。当金兵前来攻打盂县时,县令惊慌失措,弃官逃跑。主簿祝公明临危不惧,自告奋勇主持军政事务,召集全城保甲兵卒,晓以大义,齐心守卫城池一年有余。最后,因粮草断绝,没有救兵,城被攻陷。祝公明不屈而死。 南宋建炎(1127--1130)初年,朝廷为旌表忠烈节义、以身殉国的祝公明,特谥“义烈”。同时,在丽水县城檡山儒学南敕建忠节祠,供奉祝公明、姜绶、章云就、詹友等4位忠烈守节之士及靖康、建炎年间的死难者。建炎中,又赠祝公明承事郎。 祝公明的儿子祝陶,官授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务。中原失守,祝陶也战死在官所。 祖孙三代情系桑梓 祝寔第十四世孙祝公亮(1294--1375),原名大明,因避国讳,遂改大朋,字公亮。祝公亮“容貌凝重,人望而畏服。”勇于为学,博览古今典籍。元延佑(1314-1320)初,受荐为武义县儒学教谕。时值该县闹饥荒,祝公亮捐出粮食,济赈饥民。后升任吉林层山镇巡检。 这一带百姓有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隐私的习气,妇女儿童都熟谙法律,如公门老胥吏。祝公亮来到这里,召集当地有名望的老者来到官衙,对他们说:“一个地方良好的乡风乡俗,在于邻里街坊之间能够真诚相待,遇事有忠厚长者之风,而你们这里邻里街坊之间不能宽容对方过失,对他人刻薄寡恩,一味设陷阱相互倾辄。乡风败坏到这个地步,还有比这更坏的吗?这主要是你们这些人不能教诲晚辈之过,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于是“父兄训其子弟,始为纯笃,奸妄贴息”,乡风大改。后来祝公亮因服侍年迈双亲,辞官回乡。 不久,当局因爱惜祝公亮执政的才能,又起用他为台州杜渎盐场管勾。当地盐税本来就很苛重,盐库又濒临海边,海潮暴涨时,库盐受浸,每年损失以千万计。盐民变卖家产也不足以交纳官税,于是结伴逃往他乡。以前的官吏对此毫无办法。祝公亮将情况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盐税,朝廷下诏减免杜渎盐场税额三分之一,并免除了章安、牛头等地盐场的税收,百姓生活得以安宁。不久祝公亮转任处州司狱,后改任永嘉盐场司丞。一年后,盐课收入成倍增长,都转运司认为他很有才能,命他监管邻县的五个盐场。 至正十二年(1352),龙泉境内发生山民作乱,江浙行省命他任处州录事,跟随处州路总管平定民乱。后授从仕郎、潭州路录事,不久辟为掾吏。屡受丞相之命,佐助将军幕府,多出奇谋,后因与大将军不和,弃官回家。 至正十八年(1358),朝廷使者巡察江南,赞赏他的劳绩,按照定制擢升承制郎、处州路总管府经历。祝公亮捐资,帮助处州守臣石抹宜孙修筑处州城。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义军在耿再成、胡大海率领下出兵樊岭,一举打败驻守樊岭的陈仲真所部元军。陈仲真率兵逃遁,路过官桥村。祝公亮非常愤怒,与任桐山(今属福建省福鼎市)巡检的儿子祝岳,带兵挡道,并向逃兵高呼:“国家供养你们,就是为了能在国难的时候用得上,现在敌人来了,你们不战而逃,要干什么?赶快返回抗敌吧!”逃兵不听,还刺死了祝岳,处州城被义军攻破,祝公亮从此无意仕途,筑别业以居。他穿上隐士的服装,与朋友游览山水,赋诗为乐。所作诗为《樵隐集》若干卷(收入《元史·艺文志》)。这样过了17年,洪武八年(`1375)正月四日卒,享年82岁。 祝公亮家乡官桥,东临太平港,因此地有一座官府建造的木桥,故以桥名村。太平港水流湍急,发洪水时常常淹没或冲毁木桥,百姓通行不便。祝公亮造舟以济,并捐出一部分田地,作操渡者生活和修缮渡船之资。他还创立义庄,使族人颐养天年;建学校,以教化乡间子弟。 祝公亮娶宋户部侍郎林觉(字大任)的孙女为妻,卒后合葬良山。生三子,长子祝嵩,松阳主簿;次子祝岑,即祝彦芳,莱州通判;三子祝岳,桐山镇巡检。孙八人,长孙祝铁任黄坡县主薄;三孙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