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摘要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知识回顾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知识回顾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理解感悟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NaOH固体时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的溶解;将烧杯中溶解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起引流作用,以防液体洒在瓶外及沾在瓶的刻度线上方而引起体积不准确。 250 mL容量瓶的作用:准确配制溶液 AC 250 mL容量瓶 玻璃棒、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理解感悟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4)转移 有少量液体溅出 (3)溶解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2)称量 计算结果m= 5.85 g,称5.9 g (1)计算 c V n 错误操作 配制步骤 探究点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8)装瓶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7)摇匀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仰视 (6)定容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5)洗涤 c V n 错误操作 配制步骤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D 【活学活用】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理解感悟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学习探究区 【学习小结】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自我检测区 D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自我检测区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自我检测区 D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自我检测区 B 本课栏目开关 知识回顾区 学习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