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和谐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

和谐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 刘银花 教授    哲学与当今时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学问;是灵魂的完善;是生命的诗。   哲学过时了吗?   当年以思潮为主角的精神浪漫已被今天以时尚为主角的物质浪漫取代,哲学曾是最有诗意的东西,今天似乎黯然失色了,让位给了金钱和财富。   今天的时代还需要哲学吗?   一个不问生活意义的人当然是不需要哲学的,但人毕竟是有灵魂的,没有谁不在乎活得有没有意义。   事实上,人们越是被世俗化潮流胁迫着拼搏在功利战场上,生活在人生的表面,心中就越是为意义的缺失而困惑、而焦虑。   因此,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来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哲学仅在表面上似乎成了弃妇,实际上却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幸福是什么?   在世上一切东西中,好像只有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但幸福又是一个极含糊的概念。人们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最衷心的愿望称作幸福。   然而愿望又因人而异。所以幸福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状态。   幸福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成其为幸福。   幸福应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   幸福就是和谐。   当迎着清晨的朝霞,倾听跳动在枝条的鸟儿鸣唱着欢快的歌曲来上班,你感到幸福了吗?   当踏着薄暮的余辉,徐徐享受夕阳的抚摩下班时,你感到幸福了吗?   当驻足在一朵盛开的鲜花面前,望着花瓣上那棵晶莹剔透的大露珠盈盈的向你致意时,你感到了幸福吗?   当只身一人来到宽阔无垠的原野上,懒懒地躺在绿草鲜花之间,仰望着像一张新展开的复写纸一样湛蓝湛蓝的天空,疏解着全身的疲惫与困顿,我们感受到幸福了吗?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感觉,那快乐的感受就必须具备一份心灵的宁静,一副神态的详和,可在这个人人都以前所未有地热情拼命去追求物欲的享受,到处充满着喧嚣与嘈杂的生存空间,我们又如何去寻觅这份宁静与安详呢?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忙碌成了常态。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做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警觉到常态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就是幸福之所在”。   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中1/3的时间。生活幸不幸福,和工作是否幸福休戚相关。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体验比较多,包括愤怒、痛苦、担惊受怕、气馁等。看来,教师职场还需要更多幸福的阳光。   教师“职业倦怠症”症候   当我们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我们紧缩的双眉;   当我们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当我们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   当我们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色古香”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上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   如果是这样,老师们,我们是不是真的 “老”了   即使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的心态已经老了;   即便我们自认为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我们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有些教师工作时“目中无人”,一学期下来竟叫不上几个学生的名字;   有些教师长年与书店无缘,仅凭一本教参去挖掘“微言大义”;   有些教师把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看成是“花架子”而拒不沾边,只是靠“传统工艺”去以不变应万变;   有些教师观念陈旧,语言陈腐,方法单调,行为刻板,暮气沉沉,索然寡味,与学生形成深深的“代沟”。   这些,正是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具体“症候”。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吗?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工作的热情和活力登时盈满了全身。自此,我们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中,以争取获得成功。   我们发现了工作的意义,设法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在观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去获取成就感。   然而这些热情里也存在着产生倦怠的危险。当热情和努力工作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幻想破灭的感觉就会笼罩心头。热情继而被绝望代替,于是逐渐对工作产生倦怠。当精力耗尽,倦怠的过程完成,成就感就变成了一种辛酸感。   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   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没有教师在教职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