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ppt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版高中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解析】选A。“用心”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用尽心力”的意思。B.“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C.“然而”:古义为“这样(做了)却……”,今义为转折连词。D.凶:古义为“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为“凶恶”。 ﹒ ﹒ ﹒ ﹒ ﹒ ﹒ ﹒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完成6~9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A项前者是“错过,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夺取”的意思;B项都是数词,“几”;C项都是“兵器”的意思;D项都是“尽”的意思。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解析】选A。A项中的“以”是“按”的意思,介词;其余都是连词。 ﹒ ﹒ ﹒ ﹒ 8.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解析】选B。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3)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代词,这些人) B.愿比死者壹洒之 (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使陷到井里,淹在水里) 【解析】选A。其:语气副词,恐怕,难道。 ﹒ ﹒ ﹒ ﹒ ﹒ ﹒ 11.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①兽相食,且人恶之 ②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愿举国为内臣 【解析】选D。均为动词,作为。A.介词,用/介词,拿;B.动词,厌恶/疑问代词,哪里;C.发语词/指示代词,那个。 ﹒ ﹒ ﹒ ﹒ ﹒ ﹒ ﹒ ﹒ 1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解析】选A。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