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相》《书愤》《蜀相》《书愤》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尾联:叹惋诸葛亮功业未就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 柏森森——柏树高大茂密,写出武侯祠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也是伟大人格的象征,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用的最妙,为什么?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身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自”和“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出武侯祠内凄清冷落的氛围,表达诗人心中的凄凉及对诸葛亮的怀念。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3.在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雄才大略 忠心报国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天下计:统一天下的计策,即隆中对策。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扶助后主刘禅 4. 诗歌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包不包括作者?此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生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自己。杜甫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和对他功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杜甫为什么会与诸葛亮产生共鸣?(知人论世) 诗人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羡慕他得遇明主,惋惜他功业未就,借此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寻”字用得最好,该字写出了作者此行的目的是为寻找,它有力地写出了作者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文赞扬诸葛亮埋下伏笔,同时使全诗和谐统一。 (2)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肃穆;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①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则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②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暗含了对诸葛亮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最终理想难以实现的惋惜和感慨。 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参考答案:  ①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②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宜激昂。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感情基调把握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