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辽金都城.ppt-南开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辽金都城.ppt-南开大学

金上京平面布局 金上京由彼此相连的南、北二城组成,两城之间共用一墙。有城门6个:南城三,北城三。城门外有瓮城。城周11000米,城墙上有马面83个。 南城为皇城,宫城在南城西部,有大型宫殿基址;北城为外城,是工商业居民区。城外有行宫、台榭、园林、皇陵。金上京的城墙和宫殿台基保存比较完好,至今犹存。 金上京南、北城制模仿辽上京,同时也吸取了宋沐京的某些特点,如:南城与宫城“回”字相套。 金中都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北京西南宣武区与丰台区交界处。 海陵王完颜亮于天德三年(1151年)决定扩建辽南京(又名燕京)旧城。 贞元元年(1153年)宣布迁都于此,更名为中都。同时迁祖先陵墓至今唐山地区,并拆除上京会宁府。 金中都平面布局 金中都有城门十三,城周18690米。较金上京城略大一些。 金中都城平面布局呈回字形,从内向外依次是宫城、内城、外城,与汴京完全相同。 金中都实行里坊制,共有62坊,可考者有24坊。外城的东北部为工商业区。近郊有行宫、园林,远郊有皇陵和行宫。 宫城中路有三大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大安殿、仁政殿、昭明殿。大安殿是举行盛典的场所;仁政殿是皇帝平时处理朝政的地方;昭明殿是皇帝的寝宫,皇后所居的地方。 金南京与归德府 汴梁,今河南开封,贞元元年更号南京。 汴梁城平面呈皇城、内城、外城三城回字形相套格局。 归德府(今河南商丘)。 汴梁作为北宋都城,已有完备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而归德府因作为都城时日甚短,故推测金多沿用前朝宫殿或官署,略加整改,所以这两城的格局改变不大。 辽金都城 南开大学 劉毅 辽代简史 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传九帝,国祚二百一十年。 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 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 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 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辽代都城 辽代前后共五个都城。 《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建有五京。“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辽五京并不是同时建立(或改造)的。上京与中京先后作为都城和政治中心存在,南京、西京、东京则作为陪都存在。 四时捺钵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 四时捺钵制: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 四时捺钵的时间: 正月上旬,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60日 四月中旬,出发前往夏捺钵营地。 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居50天, 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 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 四时捺钵制 地点: 春捺钵地主要在长春州的鱼儿泺(今洮儿河下游之月亮泡)、混同江(指今送花江名鸭子河一段),有时在鸳鸯泺(今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东南黄旗海); 夏捺钵地在永安山(在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东境)或炭山(今河北省沽源县黑龙山之支脉西端); 秋捺钵在庆州付虎林(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察哈木伦河源白塔子西北); 冬捺钵在广平淀(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四时捺钵制 内容: 春捺钵为捕天鹅钩鱼(故有“春水渔猎”之说)及接受女真“千里之内”诸酋长等的朝贺; 夏捺钵是避暑,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遐日游猎; 秋捺钵主要是入山射鹿、虎; 冬捺钵是避寒,与北、南面臣僚议论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并接受北宋及诸属国的“礼贡”。 辽代都城制度 因辽代存在四时捺钵制,辽皇的行在随四时而变,所以有些人认为捺钵既是辽代的政治中心,是辽代的朝廷。故而,辽五京仅作统辖州县之用,相当于地区首府,不能称为辽的都城。 不过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辽代是有固定的都城的。 皇帝四时转移的捺钵只是随旧俗决定一些重大军国大事的场所,不可能包揽一切日常的行政事务。因此,设定一个固定的政权统治地是整个国家机构运转所必须的。四时捺钵制度与都城的设立无关。 上京的兴建既是出于统治以汉人为主的定居人口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扩张而精心选中的根据地。所以,辽上京应当是辽代早期真正意义上的都城。除中京大定府以外,其他几个都城都作为辽代的陪都存在。 辽上京 临潢府(今巴林左旗了林东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 926年(天显元年)扩建。 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 辽上京考古工作 清道光二十六年,张穆在踏查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