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系列活动 一、宗旨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展现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独特魅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传统技艺生产性方式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扩大内需,并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气氛,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拟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元宵节期间,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3)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4)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5)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 协办单位:中国烹饪协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 三、工作日程安排 序号 时 间 内 容 地  点 1 2008年12月22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有关委员和专家审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文化部301会议室 2 2008年12月25日 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策划方案)及筹备情况 文化部301会议室 3 2009年1月16日 开始布展 全国农业展览馆 4 2009年2月3日 (上午9:30) 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文化部309会议室 5 2009年2月6日 预展(领导审查) 全国农业展览馆 6 2009年2月9日 (下午3:00) 展览开幕式(拟邀请全国人大、政协、中央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 全国农业展览馆 7 2009年2月9日 (上午11:00—12:00) 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文化部和北京市等部门领导出席) 前门大街 第一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时间: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月23日(正月二十九) 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3000平方米) 展览由“序”厅和“剪刻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9个单元构成。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技艺操作表演为主,以相关的实物陈列和图文并茂的展版为辅。 开幕式定于正月十五元宵节(2月9日)下午举行。届时举行以海城高跷、中幡、太平鼓、安徽花鼓灯、福建线狮、顺义龙灯等民俗节目为主的演出活动,时长约40分钟。演出还于2月9、10日晚7:00展览专场分别进行。 项目负责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保护与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前中厅) 引言 中国传统技艺灿烂辉煌、弥足珍贵 中国有着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手工制作涉及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诸如木作、雕琢、烧造、冶炼、铸造、錾锻、纺织、印染、缝纫、刺绣、编结、彩扎、髹饰、装潢、制笔、造纸、印刷、制革、酿造、榨取、烹饪、炮制等难以尽数的专门技艺、技巧和知识。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是蕴涵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彰显中华文明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凝聚中华造物技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体现各族人民卓越创造力和雅致生活情趣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技艺保护与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手工业和涉及传统手工艺的一些轻工行业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传统技艺。1956年3月1日,毛泽东主席对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和全国手工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委会的领导同志说:“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国家建立的以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生产与副业加工结合的生产体系,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手工艺。即便在“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仍关心传统手工艺,指示:“手工艺要大力提倡。” 2、改革开放以来,随产品出口量的增长,以工艺美术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生产在转制转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民营和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传统技艺也空前地面临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剧烈冲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