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棗的经济利用价值
枣的经济利用价值
枣果营养丰富,用途多样
据测定,枣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380-600mg/100g?鲜重)、cAMP(20-500nmol/g?干重)、碳水化合物(60-80g/100g干重)以及钙(40-61mg/100g干重)等。其重要食疗成分的含量均居百果前茅,是名符其实的高营养果品(表:不同枣产品与苹果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枣果鲜食制干兼宜,除作为一般果品外,还是重要的节日用品、传统中药、滋补保健佳品以及烟用香精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可加工蜜枣、乌枣、南枣、醉枣、枣酒、枣泥、枣酱、枣汁、枣茶、滋补精、罐头、烟用香精、食用红色素、以及膳食纤维和cAMP糖浆等。
(参考食物成分表)
表 不同枣产品与苹果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项目 水
(%) 热量 (千卡/100g) 蛋白质(%)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纤维
(%) 灰分
(%) Ca(mg/100g) Vc(mg/100g) cAMP (nmol/g) 鲜枣 73.4 99 1.2 0.2 23.2 1.6 0.4 14 540 10-200 干枣 19.0 308 3.3 0.4 72.8 3.1 1.4 61 12 20-500 蜜枣 18.6 315 1.3 0.1 77.2 2.1 0.7 43 -- 苹果 84.6 58 0.4 0.5 13.0 1.2 0.3 11 2-4 ---
枣的生产状况及趋势
国内枣的生产现状
枣树的分布及近年来发展情况
枣树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栽培果树之一,目前除黑龙江、吉林、西藏外,北纬19-44度、东经76-124度的各个省区均有分布,其垂直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的个别地区可达1300-1800m,在低纬度的云贵高原可达2000m。
近年来,在苹果、柑桔等大宗水果增势趋缓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期。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资料,从1979到2000年22年间,我国枣果总产量由33.89万吨上升到130.60万吨,增加了2.85倍(图:我国枣果总产量变化情况)。产量上,枣树已经成为我国第七大果树树种(表:我国主要果品的产量 (2000)),就栽培面积而言,第一大干果。
从各产枣省市的产量变动情况看,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大产枣省普遍增势强劲。2003年全国枣树栽培面积100万公顷,产量157万吨,90%的产量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2004年河北省枣产量66.6万吨,面积27.7万公顷。无论从我国枣树的现有布局还是从各地枣树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省仍将对我国的枣树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
图 我国枣果总产量变化情况
表 我国主要果品的产量 (2000) 单位:千吨
总产量 苹果 柑橘 梨 香蕉 葡萄 柿 枣 菠萝 50893 20431 8783 8412 4941 3281 1591 1306 856
枣树品种结构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据《中国果树志·枣卷》编委会调查统计,全国现有各类枣树品种700余个,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又新选育了枣树新品种30余个。从目前我国各枣区主栽品种的构成来看,北方绝大多数为制干或制干加工兼用品种,南方则主要为蜜枣品种。迄今为止,占品种总量37%以上的261个鲜食枣品种绝大多数尚未形成规模化栽培。但近十几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北京、江苏等地对临猗梨枣、冬枣、大白铃、桐柏大枣、泗洪大枣等优良鲜食品种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据估计我国鲜食品种的栽植面积达10万公顷左右。
目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主栽品种为河北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金丝小枣(干制类)、河北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婆枣(阜平大枣,干制类)和赞皇大枣(兼用类)、山西和陕西黄河两岸的木枣(干制类)、河南豫中平原(新郑和内黄及其周围地区)的灰枣和扁核酸(干制类)、山东的长红枣和圆铃枣(干制类),以及临猗梨枣(主要在山西、北京,鲜食类)、冬枣(主要在河北、山东,鲜食类)。该10个品种分别集中于数至数十个县市,单品种产量都在千万至上亿公斤,其产量之和可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是最有希望形成区域产业优势的枣树品种。
不过,近年来随着对临猗梨枣、冬枣等优良鲜食品种的深度开发,鲜食品种正在成为当前我国枣树发展的新热点。
枣树的栽培管理现状
在长期的枣树栽培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在繁殖、栽植、“开甲”、疏花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真正系统的研究枣树丰产栽培技术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二十年间。在国家科技、农业部、林业局以及有关省市科委等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河北农大、河北果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