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方法汇总导论.pptVIP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方法汇总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有关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 简洁明快 ;生动活泼;朴素自然、质朴平淡 ;清新秀丽;含蓄委婉 ;典雅庄重 ;绚丽温馨 ;凄冷清疏 ; 激越奔放、雄浑壮阔、旷达苍劲、浑厚强健、慷慨激昂、刚健雄奇 、忧愤悲壮,沉郁顿挫、低沉舒缓、苍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诗人的身上)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般用于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等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技巧——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技巧 问题形式: ⑴直接用概念提问: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等; ⑵怎样表现、如何表现、表现什么等 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反衬)、用典、化用、互文、反复、双关、顶针、通感等;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客观表现事物的手段。在古诗鉴赏中,主要落在事物描写的方法上。 表现的方法:烘托、渲染、勾勒、工笔、白描、比兴、铺陈等; 事物关系(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抑扬关系、正面侧面、主客关系等 描写层次和角度:远近、上下、高低、俯仰等 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创作手法所显示的特点。 表现笔法:赋、比、兴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想、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篇章结构:点题、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层层深入、总分结合、以景作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真题连接 (2014江苏卷)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学生好好地训练。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 【总评】两首小诗,比较出题,各有特点,既开拓考生视野,又检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不错。 高考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思维导航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