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谁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文 /沈嘉柯
我当时的回答是:你只有两种办法,第一就是赶紧换一个专业。
我还没来得及说第二个办法,学生们就无奈得在下面嚷嚷,换不了啊!不同专业对分数和成绩的要求不一样。本来就是不喜欢的专业,更加不想取学,成绩怎么会好呢?
这么一听,倒是进入死胡同了。
不过我还是先把我的第二个办法说完。如果你换不了专业,就得想办法在本专业里挖掘乐趣。
怎么挖掘乐趣?
再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当年一心想学文学专业,因为我父亲的建议,改成了法律。可我真心不喜欢法律,枯燥乏味。但是没办法,学费是爸妈出的,我也不了解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只听父亲说,法律热门,就服从了。
在大一的时候,我在省里和全国知名的文学大刊发表了作品,顿时成为了院系老师同学眼里的才子。说真的,非常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毕竟没几个学生做到这一点。但问题是,我读的是法律专业,文学毕竟不是本专业。很快,有个同班同学,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法学方面的文章。把我的风头抢走了。
那时候年轻气盛,咽不下这口气。为了虚荣心,拼了,我也去认真阅读法学著作,浏览专业文章。半年后,我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法律评论,不止如此,还更上一层楼,在《光明日报》也发表了法学方面的文章。
就这样,轰动了法律系,因为我是第一个在这份大报发表文章的本科生。没有硝烟的虚荣心之战,我终于赢了,风头抢回来了。可是,出风头这个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当时兴奋,过后平静。
而我在这个过程里,读了非常多的本专业的东西,发觉法律其实很有趣。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活生生的真实案子引发的思索。结果,我渐渐有点喜欢上我的专业了。再后来,我文学与法律都学的还不错,兼顾了。
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其实,并没有认真了解那个专业的全部。大多数人年纪太小的时候,因为逆反心理,个性很顽固,不喜欢就极其厌恶。因为偏见,忽略了这个专业的背后也会很有趣。
其实,大学里的每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已经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淘汰和争论。有很多聪明的大脑,为之付出过心力,设计安排。我们也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专业一开始就定型了。只要你能挖出乐趣。
就算挖不出乐趣,哪怕是打迂回战术,你也可以保证本专业不挂科顺利毕业,再学个有兴趣的第二专业呀!
讲座之后,有一位男生要我写给他的寄语是,“某某,去改变世界。”时间匆忙我没来得及说完整。
其实能改变世界那就去改变,改变不了世界,改变自己也是好的。
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
大学里的专业问题,延伸开来,也涉及到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你如果恐惧找不到工作,暂时先做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做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
幸好,工作不会强迫你,你是可以自己决定去留的,只要你自己承担后果就可以了。
我因此想起我以前写过的一个小短文了。
?? ???有个外国孩子叫艾伦,他9岁的时候,在南达科他州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都不愿意做,艾伦做得好极了,即使这看上去实在不算好工作,但他很认真地在做。
?? ???一段时间后,艾伦的祖母开着一辆福特车,来学校接他。祖母告诉他说:“艾伦啊,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给你了。你将拥有自己的马匹去放牧,因为去年夏天你捡牛粪时表现得极其出色。”这样,他在工作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他很开心。一个小小的信念也在他脑袋中生根发芽。
?? ??后来,艾伦成为南达科他州一名每星期挣1个美元的肉铺帮工,这份工作仍然恶心,但是他的原则很简单:先做好,肯定会得到提升的,就能够摆脱掉这工作了。
?? ???果然,一切按照他想到的发展着。他赚了一笔小钱,摆脱了体力活儿。然后,他去了美国的著名通讯社——美联社。成为了每星期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那信条他一直坚持。
?? ???很多年过去,努力,获得提升,摆脱低级工作。最后,他成了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艾伦纽哈斯后来是全美国受人模仿最多.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头儿。回想起自己童年的生涯,他只是感叹了一句:如果你干的是一件恶心的活儿.如果认真干下去,而且尽量干好,你八成会得到提升,再也不用干那样的活儿了,这比当个无用的人胡混下去强多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过程大致如下,“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