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艺术鉴赏.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艺术鉴赏

明清艺术鉴赏服饰①服饰简史 ②官服 ③民服衣冠制度:别贵贱、示尊卑、明伦序、严礼仪而敷治道,所以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服饰,在设计上,讲究平稳、对称、和谐的方圆规矩感,重视花纹图案、材质工艺,不重视塑造人体曲线。通过繁复的式样、色彩、纹饰、质料、数量等服饰符号,中国人建立起一整套着装文化和礼仪制度,将个体的着装行为转化成严密有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服饰,具有精美绝伦的外表,包含丰富精深的文化,成为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明代服饰制度,禁胡服,追唐宋,力图与元代划清界限,以显示汉家威仪。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二十六年,衣冠改革的涉及上至帝王公侯,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乃至娼妓者流。“诏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官则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明太祖实录》)明代服饰礼仪端庄和谐,气度雍容华美,成为“汉官威仪”的集大成者。1、帝王服饰 明代皇帝的冠服有衮冕、通天冠、皮弁(bian)服、常服、燕服等 2、爵位服饰1)宗亲封爵:太子除外,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并世袭。2)异姓封爵:分公、候、伯三等,废子、男不置,异姓不封王。各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3、官员常服: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主。 官阶品级以补子图案、腰带花色、帽顶、袍衫质料加以区分。 衣冠禽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鹤;风宪官獬豸。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改革服饰制度,先定补服制度。天命八年,规定带帽制度。天聪六年,皇太极规定官民服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详尽。满清以少数与明争战,随后又入关主政,深恐本族文化遭到汉族同化,失去掌控江山的基础,因而对服饰制度保持相当警惕。朝冠:夏天带凉帽,整体双层喇叭状,外缀朱纬,内安帽圈,上加帽顶。 冬季带暖帽,顶部中高周低,中间加帽顶,周围有一道上仰的帽檐。4、军服:明代军服分礼服和常服,其中常服主要为盔甲和战袍。改良:一是多用钢铁制造,质地坚固,防护能力空前提高; 二是头盔制作更加坚固,注重对头部防护;而甲则追求轻便简单,改部分甲片为泡钉,增强防护,减轻重量。 三是形制多样,品种齐全,适应各地气候、不同兵种的多种要求服饰举例曳撒,蒙古语,又写作质孙、只孙、济苏等。元英宗时所创,仿汉人袴褶样式,制成上上衣连下裳,上紧下松,并在腰间增加襞积的质孙袍服,作为预宴礼乐服饰。 明代早期,主要作为内廷侍卫服。明代中后期,则成为士庶常服。程子衣,相传宋代大儒程颐常着此服,因而得名 曳撒的衣褶只限于前片,而程子衣前后皆有,又称大褶。 因为形制宽松,穿着洒脱,很受明代士大夫喜爱。明代初期,常作为士大夫宴会服饰,后来风俗一变,嫌其简慢。水田衣,以各色零碎布片拼缀成衣。因布片大小不等,质料各异、色彩辉映,形如纵横交错的水田。也叫百衲衣。 在唐代,水田衣专指僧人袈裟。 明代妇女的水田衣制作,打破了工整格局,拼接方法比较灵活,布片大小不一,层次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显得非常洒脱。这种服饰,因为制作简便、形式别致,很受明代江南妇女的青睐。4、襦裙,上襦下裙,亦即上衣下裳之制。 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衣尚彩绣绫罗,有的还在前胸后背处织绣精美补子。 衣裳长短比例,也是一种随时变易的好尚。大致说来,弘治间,女子衣衫仅至裙腰,衣尚彩绣绫罗;正德年间,衣衫渐大,裙褶增多;嘉靖年间衣衫长大,乃至垂到膝下,袖口阔大至四尺余,裙短褶少;隆庆、万历以后,衣袖减窄,衣衫减短。清:剃发令与服饰改制之令。男子服饰改巾为帽,清代男子头戴瓜皮小帽,其形制来源于明太祖的“六合一统”帽。 瓜皮帽在形制上最接近满人“金钱小顶”的帽式,满汉双方都能接受,于是逐渐流行起来。改大袖为箭袖,箭衣是明代射箭战士的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这种服装为当时战场常见服饰。满族身处东北苦寒地带,以游牧为主,又长期争战,冬季为防止冻手,并且需要保持手部足够灵活,常在手腕部位加上兽皮,并使之能够翻盖,遂形成后来的马蹄袖。变戎服为常服,马甲本是戎装,但入清后成为常服。马甲形制,来自军服罩甲。 马甲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一字襟等样式,马甲一般彩绣繁缛,以元宝领为主,长及腰部,质料则单、夹、棉、纱、绸缎都有。满人称马甲为坎肩,本为王、公主等阶层才可服用,清代中后期则士庶皆可穿用。女子:常服,清代汉族女子的服装,大抵承袭明制,未发生较大改变。 终清之世,女子服装,仍以衫、袄、背心、披风为主。 旗袍,清初,满族女子以长袍为主,汉人女子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代中期,满汉互有仿效。旗袍逐渐成为汉族女子的服饰。隶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