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选择题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有(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解析:A 联系20世纪50至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清朝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了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市政应用近代科技 【答案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注意三点:一是时间1882年,二是电灯,三是“其禁乃开”。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事情。 根据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6166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新政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 B.以机构调整保障新政推行 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D.总统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答案解析】B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和国会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在于为新政提供行政保障,克服经济危机,故B项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C 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10年后,人们服饰的变化。2001年我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西欧国家的隔阂和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分别是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2014·江苏南京调研)下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答案解析】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用男女平等的现象作为论据,证明《易》中阴阳结合的观点,说明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点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B项说法绝对;C项在材料中不能表现。 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答案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报刊业的发展。注意材料“民国初期”这一时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所以民国建立后的报纸报头大多含“民”字。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答案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在19世纪末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上海人踊跃投资于电灯事业,说明上海人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进步。 (2013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